继下跌怪印花税过高、下跌怪基金经理、下跌怪股东减持、下跌怪大单资金流出、下跌怪成

什么也不想吃 2024-12-12 11:51:44

继下跌怪印花税过高、下跌怪基金经理、下跌怪股东减持、下跌怪大单资金流出、下跌怪成交量缩量后……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观点是【下跌怪机构】。

那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有三个问题,【散户的对立面是机构么】、【机构影响了市场上涨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

先了解什么是机构呢,证金汇金是机构,银行是机构,保险是机构,证券是机构,信托是机构,社保基金是机构,养老基金是机构,年金基金是机构,公募是机构,私募是机构,QFII北向是机构……有点眼花缭乱对不对?那便于理解我们说简单点。

整个市场筹码可以分为3类。【产业资本占50%(基本不参与交易),个人投资者占30%,机构投资者占20%】

这样再除去产业资本外,就剩下了个人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了。那么第一个问题好像已经成立了。【散户的对立面就是机构】,但是,但是,但是真的是这样么?真的是这样么?

机构投资者仍然有其结构比例,可以再分出头部占比多的【公募私募,汇金证金,外资】

显然这里面占比最多的公募私募,而公募背后的群体还是广大的个人投资者。换句话说,你赎回那公募就要赎回;你买入公募也会买入。这是一个回旋镖,而不是对立面。

那汇金是证金是散户对立面么?在过去下跌的两三年中,是谁不断的买入筹码?难道是游资?是市梦率炒作团体?

至于北向/外资,也只能算作一个游离体。在19-21年散户在买,北向也在买,这显然不是对立面。如果在22年-24年北向在流出,而继续买的散户和证金汇金与外资形成了对立面。

第二个问题。

机构影响了市场的上涨么?如果没有证金汇金的持续流入,过去的几年可能会比实际经历的难的多,而一次次拿真金白银进入市场的也是这个群体。至于公募私募,他们可以管理基民的资产,但不能凭空制造出资产,无论牛市熊市始终要以高仓位运行在市场中,下行周期中的公募也只能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这个问题,当我们跳出一层(身份)定义后就会更好理解。我们一直反对的是下跌,反对的是砸盘,反对的是卖出。

并认为机构在砸盘,机构在卖出。机构有多少筹码也不够卖的啊,况且公募绝大部分产品要求了最低持仓线。

那谁在卖出呢?其实答案很扎心【是个人投资者,是我们“自己人”】

就像讨论成交量一样1.5万亿变成1.1万亿说成是缩量利空。但他喵的成交量是一买一卖才算的啊。1.5万亿,不只说明有1.5万亿买进来,同时还有1.5万亿卖出去啊。

每一笔交易都有卖出方,那谁在卖出,谁在砸盘?做T的在砸盘、做波段的在砸盘、量化交易在砸盘、获利了结的在砸盘。

【交易市场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互相残杀】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如果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就是【机构不能参与的方向,需要人接盘了】。9月底创业板指以6天66%打响了这轮反弹,而10月21日后,微盘股和各个概念炒作方向成为了唯一的“赚钱方向”。

但筹码只有卖出时才算数。而需要人接盘的一定会说,远离机构股,远离权重股,拥抱微盘股。

这是关于统计、概率、人性的问题。首先【市梦率一定会变成正常的市盈率】,这个概念是一定的。

而市梦率变成市盈率有两个条件,【1、盈利飞速提升至合理水平。2、股价跌回原来的位置。】

哪个概率更大?我想应该是2。当然这一天会出现,但不代表马上就会出现,炒作仍可能继续,直到“你”接盘。

击鼓传花——鼓声不停花不谢,毕竟这是承载无数的翻倍和梦想的故事。

——————————————————————

ps:说了多少次了,A股不涨,显然是怪天亮嘛,太阳落山就涨,天亮就跌。[二哈][二哈][二哈]

0 阅读:0
什么也不想吃

什么也不想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