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毛主席去苏联途经沈阳,沈阳军区为毛主席准备午餐,大厨竟然是陶万荣

市井老李 2024-12-13 16:17:25

1958年8月,毛主席去苏联途经沈阳,沈阳军区为毛主席准备午餐,大厨竟然是陶万荣,原来在延安时毛主席经常吃她做的饭。

(信息来源:大观新闻2021.7.16红军女杰陶万荣)

陶万荣,一个听起来就充满力量的名字,1916年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贫穷不是最可怕的,麻木才是。

但陶万荣一家不一样,他们心中燃烧着变革的火种,1929年,13岁的陶万荣加入共青团,成为当地童子团的团长,小小年纪就展现出领导才能,一年后,她毅然加入红军,正式踏上革命征程。

红四方面军,这支充满英雄色彩的队伍,见证了陶万荣的成长。在1933年,该部队成立了首个正规的妇女武装力量,即妇女独立营。

400多名女战士,在陶万荣的带领下,成为战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她们运送伤员、搬运弹药,甚至直接参与战斗,鹰龙山一战,陶万荣带领女兵们用扁担木棍,俘虏了数百敌军,缴获了大量武器,这一仗打出了妇女独立营的威名,也打出了“假小子”陶万荣的名号。

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伟大胜利。

在庆祝大会上,陶万荣放声歌唱,歌声里饱含着革命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毛泽东主席被她的歌声和精神所感染,亲切地称她为“黄毛丫头”,这个昵称,既是对她年轻活力的肯定,也是对她革命热情的赞赏。

长征取得胜利后,并没有迎来预期的和平局面。陶万荣随着西路军踏上了西进的征程,面对的是一段更加艰难困苦的道路。

1937年3月,西路军面临绝境,陶万荣带领妇女独立团担负起掩护主力突围的重任,在祁连山的冰天雪地里,她们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寡不敌众,被俘。

陶万荣被捕后,身份不幸暴露,结果被敌方一路押送到了南京的反省院,直到国共携手抗日,她才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共同帮助下重新获得了自由。

抗日战争时期,陶万荣改名苏风,奔赴山东抗日前线,她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担任女生队队长,并在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抗战胜利后,她又转战东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苏风先后在辽西省公安厅、沈阳112厂、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工作,她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本色,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4年,朱德和康克清路过沈阳时,专程看望了她,这是老战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更令人意外的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途经沈阳时,苏风竟然为他准备了午餐。

这次聚餐,既是老战友相聚的场合,也汇集了革命年代的记忆和新时代的期望。 1995年,苏风走完了她80年的人生旅程,临终前,她留下遗嘱:“我两手空空参加革命,清风两袖离开世界,能够留给党的只有7个孩子,希望他们为党多做工作,”这份遗嘱,是她一生革命生涯的总结,也是她对党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而另一边,在中南海,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生活却异常简朴,他的日常饮食,不过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汤,外加辣椒咸菜。

偶尔,他会尝尝霉豆腐或臭豆腐,这些都是普通百姓家常的菜肴,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他的饮食习惯却如此简单,这与他出身农民,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对家乡菜也情有独钟,他喜欢吃京津地区的“一锅掀”,也就是棒子面饽饽熬小鱼。

厨师庞恩元了解到主席年纪大了,特意将棒子面和白面混合,蒸熟后再烤制,让饽饽更容易消化,主席吃得很香,还特意向庞师傅表示感谢。

毛泽东对厨师的尊重和关心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不仅会对厨师的厨艺表示感谢,还曾与厨师于存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是领袖与身边工作人员亲密关系的见证,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非常节俭,从不浪费食物。他会让厨师把吃剩的鱼刺和鸡骨头收集起来,用它们做鱼饵去钓小鱼小虾,然后再把这些钓来的鱼虾做成菜肴。

与清朝帝王的奢靡生活相比,毛泽东的简朴更显难能可贵,清朝帝王一顿饭的花费就可能高达千两白银,而毛泽东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体现了新旧时代的不同,更彰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祁连山的冰天雪地到中南海的平静祥和,陶万荣和毛泽东的人生轨迹看似不同,却又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他们都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

0 阅读:128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