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嘉量铭|拿最软的笔写最硬的字
林凡三尼写字人
2024-12-13 18:19:12
昨天上午开始写《王莽嘉量铭》,落笔前算了下九张纸正好写完,便拿出惯用写大字的蝉翼毛边一一折好了。试写了两字,立刻意识到这个帖如果用粗糙一些的纸,会表达的更好。翻出之前练康有为的那款又厚又糙的毛边,重新叠过。果然,落笔便有和常见的毛边纸不同的感受,疾涩与提按动作在墨迹中留下清晰的痕迹。
.
两周前写三坟记的某天,惊喜的发现自己终于用的了软软的纯羊毫了,于是又入了好几支各种出锋口径的纯羊毫。这回开了开了几位同学说好用的“如龙”,上手比想象中顺利,并没有需要“适应”。果真如大家说的,“用上了纯羊毫便再也回不去了”,那些出乎意料的变化真迷人。
.
安心临帖,满脑子都是老师课上讲“药捻子”在那里轧过去右轧回来。细听了四五遍老师讲的要点,注意阻力、笔画的搭接,尽量写出苍茫的气质,保持中锋及不过于刻意的提按。提醒自己每一笔都要扎进纸里去。
.
第14个字,开始体会到一笔下去,如何通过动作让阻力渐长,直至几乎走不动,于是刀刻的感觉出现了。其实这个感觉打练中锋横开始一直有体会,但换了纯羊毫这半月,却怀疑起它的存在,这回有了,是个微小却令自己兴奋的进步。
.
这个帖有种独特的美,很喜欢。笔墨纸帖又皆顺心,写了四张后开始玩起来,每写新的一张都在调整。上一张提的比较狠,下一张便试试压重一点。有次老师点评作业时说枯笔要写扎实,这次也试试速度慢下来的枯笔表达,体会墨将用尽时通过手上的提按和等待让墨下来。一会儿又发现枯笔过多,那就润一点。也亏得这纸,心思里的一动一颤被完全记录下来。
.
一天写完一遍,今早上起来就发现有几张提的太细看起来太“印象派”,便重新写了。然后似乎矫枉过正,又压的太粗。哈哈哈,特别厉害的是,折腾完这两天,发现写di一张(P2右1竖行)的感觉自己zui喜欢!
.
♣ 李阳冰《谦卦碑》通临
❍ 笔:如龙|纯羊毫 出锋50mm
❍ 墨:汉墨中浓
❍ 纸:手工厚毛边|47x76cm
❍ 帖:《新莽嘉量铭文》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