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坚定不移扩内需促消费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刚刚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有两个特殊背景:一方面,中国在今年四季度改变施政思路,大力刺激经济,市场希望看清这种政策趋势是否会延续;另一方面,2025年,中国将面临特朗普上任带来的关税威胁,为中国经济当前的主引擎“出口”投下阴影。
专家认为,未来一年“拉动内需”成为主要基调,中国政府可能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放宽货币政策,让人民币一定程度贬值,以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战。特朗普还未上任,他的关税威胁已经传导到太平洋对岸。
对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而言,美国征税将进一步缩减利润,损害就业、投资和增长。这一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的会后通告中,也有所体现——虽然“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但中国经济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其中特别提到,“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就业难的另一个侧面是,中国的家政服务平台“58到家”的一份报告称,该平台上的劳动者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趋势,其中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023年的4.2倍。
据报道,对于这些挑战,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分析,在2020年底,中国的增长模式发生了转变。在新模式下,政策制定者依靠强劲的“出口+制造业”来抵消疲软的“房地产+消费”,该模式帮助中国化解了房地产泡沫,同时又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
“简而言之,政策制定者将拉动内需(尤其是家庭消费)视为 2025 年政策的重中之重。”胡伟俊向BBC中文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决策者将撬动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比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强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
尤其是“大力提振消费”,被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