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认真阅读书籍的照片,毛主席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这是毛主

一叶知大事 2024-12-16 14:57:51

这是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认真阅读书籍的照片,毛主席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这是毛主席的真实样貌,伟人本尊。#伟人风采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束后,他的回忆录中描述了毛主席的书房:这里没有白宫的奢华,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这里满墙的书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那么,毛主席到底有多么喜欢读书?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在湖南第一师范读的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天一大早,毛主席就会主动前往图书馆看书,甚至图书馆还没开门时,毛主席就已经在门口等候。   而毛主席读书也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毛主席养成了“不动笔不看书”的习惯。   在读书过程中,毛主席几乎每读一篇著作全都是争分夺秒,生怕浪费一点时间,有时候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妥妥就是个“读书狂人”。   在上学时期,毛主席阅读批注过一本10万余字的著作《伦理学原理》,除了书籍中本身的10万余字,毛主席自己批注的就有足足12000多字,字体最小的批注甚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   1951年,毛主席邀请周世钊和蒋竹如到中南海做客,结果却发现毛主席的卧室、书房以及办公室中,全都是堆积如山的书籍,就连游泳池的休息室中都放着书,在游泳前的热身运动时,也会利用起来拿起书读上几分钟,游泳结束后,同样也会第一时间拿起书,丝毫不愿意浪费任何时间。   而在外出时,毛主席根本不会考虑带哪些衣服,而是考虑带哪些书,两个大箱子里装的都是书,不管身在何处,毛主席都会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到了少年时期,毛主席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如果出门在外没有带书,去借也要接着读。   都知道长征路非常艰辛,但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毛主席总是以书相伴,饿到不行就吃炒麦粒,身体不行就躺在担架上,手中的书不断更换却始终不会消失。   到了延安,毛主席就把收集起来的书全都存在在一处平房中,可看着日军不断轰炸,毛主席担心书籍被毁便将其转移到很深的窑洞中。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的书还被其他人弄丢过一次,这让他非常生气,过去很久都没有忘记这件事。   那就有人问了,毛主席明明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任,到底是哪来的时间读这么多书呢?   毛主席认为是“挤”和“钻”两个字,大家在上学时都学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有挤总会有的,而“钻”字其实是钻研,利用挤出来的时间读书学习,再利用钻研的方法深入了解问题,日积月累这才读过万卷书。     1947年从延安撤退时,毛主席吩咐把一些读过的书就地掩埋,剩余的书则全都运送到北京,而送到北京的这部分书,全都是毛主席藏书中的极品,基本上都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资料。   不过毛主席可不单单只将效率,如果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那还不如不读,所以他反对所有只图快而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并且毛主席才是真正意义上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直到临终的前一天,毛主席甚至还在坚持看文件读书,这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着实让人心疼不已。   正如毛主席所说:“年老的同志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天。”   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离不开书籍的陪伴,而书籍也如同伟大实践一般,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直到心脏快要停止的那一刻,才结束了毛主席从未间断的读书生活,而这也就是毛主席经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那么对此,您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人民网2009年03月31日关于《广收博览嗜书如命 毛泽东与书相伴终生(图)》的报道

0 阅读:17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