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周总理步入会场的珍贵留影。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的外交 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而周总理将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 在参加会议之前,周总理多次强调会议的重要性,并表示这次要唱文戏,同时文戏中也要有武戏,除此之外也要保持学习的精神参会,毕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 为了更好的展示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周总理特意交代给中国代表团中的每一位成员定制两套衣服,其中一套为灰色的西装,另外一套则是中山装。 4月24日下午3时,周恩来一行人搭乘飞机顺利抵达日内瓦,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媒体,周总理并没有怯场,反而极其自然的给众人表达致意。 而中国代表团则趁机向记者散布周总理的机场书面声明,并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周总理独特的介绍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材料介绍了周总理的生平简介,但很多人事先都没有见过这份资料,而这份资料的目的则是通过宣传周总理从而宣传新中国。 或许是国外的媒体记者从未见过中国代表团参与国际会议,所以在第二天西方媒体就发布了一些特别的语句: 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 但对于新中国而言,日内瓦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较为严肃的会议之内,另一个是较为平和的会议之外。 由于这次会议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媒体记者前来报道,所以周总理规定,除了新闻发布会外,所有记者只能通过新闻办公室同中国代表团接触。 并且周总理对于媒体记者的采访内容早有预见,早就准备好了新中国方面的材料,以此应对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 后来一些记者想要了解一些材料上面没有的,也就是新中国的外贸情况,周总理当即让新闻办公室为外国媒体记者举办了一场中国外贸的座谈会,赢得了不少外国记者的好评。 而周总理也会为一些比较友好的记者举行小型的宴会,为一般的记者举办大型的冷餐宴会,在宣传新中国的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朋友。 为了更好的宣传新中国,周总理还专门准备了两部电影,而放映日期的选择更是突出了周总理的智慧,日期不能选在开会时间,也不能选在周末。 请柬则是区分对待,一种指名邀请,另一种则是不写名,方便那些台湾、南朝鲜以及不方便接受邀请的美国记者自取。 对比《1952年国庆节》的庄严,《梁山伯与祝英台》则以较为悲剧的气愤将观众带入电影,而周总理也把其形容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影片放映后,赢得了无数外国记者的好评,他们从电影中看到了新中国的稳定发展,而这刚好是比电影本身更重要的意义。 眼看这部电影备受好评,中国代表团便安排在更大范围内多放映了几次,而这部电影也被誉为“东方式的细腻的演出”。 而会议之内的周总理堪称外交之魂,凭借出众的智慧以及令人陶醉的风度和魅力,赢得了众多参会者的赞美以及国际舆论的好评。 正因如此才流传了一种说法:“苏联人将外交变成科学,而中国人使外交成为艺术。”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光明日报2021年07月09日关于《日内瓦会议的“第二战场”》的报道
1954年,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周总理步入会场的珍贵留影。新中
一叶知大事
2024-12-17 14:59:26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