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骇人听闻的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 1992年当中国正式宣布将启动三峡大坝工程时,全国范围内响起了不同的声音,那时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提出了强烈反对,他预言三峡大坝迟早会被炸毁,甚至会成为敌人攻击的重点。 如今三峡大坝已建成多年,黄万里的警告是否言之过早,或者他所表达的忧虑是否值得我们深思?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举世瞩目,涉及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功能。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长江流域的面貌,也在能源供应和防洪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项工程在建成初期面临的激烈争议却未曾消散,反对者认为它的建设可能带来环境灾难、经济负担,甚至国家安全问题,那么这些争议是否过时?让我们回顾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工程。 黄万里先生作为中国水利界的巨擘,他的反对声音无疑让三峡大坝的建设充满了阴云,黄万里坚信三峡大坝会遭遇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战争期间作为一个巨大的水库,大坝如果被敌方摧毁,将给下游地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且黄万里认为,三峡大坝会导致泥沙淤积严重,影响长江航运及周边生态环境,黄万里对三峡大坝的担忧并不仅限于此,他认为三峡工程的成本过于高昂,且回报周期极长,远远超过了中国当时的承受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黄万里指出,长江流域的泥沙问题将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而愈加严重,阻碍水道疏通,甚至会使重庆港等关键航道面临被泥沙淤塞的风险。 面对黄万里和其他专家的质疑,政府并没有急于回避,而是通过不断论证和优化设计方案来确保三峡大坝的实施。 长达40年的研究过程表明,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下,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三峡大坝的建成恰逢其时,它能够为国家提供持续的清洁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的不足。 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频繁遭受洪水侵袭,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调节水位,三峡大坝有效减少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为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提供了保障。 三峡大坝自2006年全面竣工以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功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坝的年发 电能力相当于十多个省份的用电总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更为安全的航道,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大坝的建设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 尽管大坝的防洪效果显著,但它也带来了新的隐忧,泥沙淤积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泥沙依然不断堆积,影响了库区的航运效率,更重要的是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影响仍然存在,库区的鱼类洄游、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大坝的建设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建设过程中巨额的投入和漫长的回报周期,也让很多人感到疑虑,尤其是后期的维护费用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都让人对三峡大坝的长远价值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对于黄万里的预言——三峡大坝可能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今天我们无法忽视这一警示,三峡大坝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设施,一旦遭遇攻击其后果不堪设想。 大坝蓄水量巨大,一旦被破坏长江中下游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尽管大坝的设计考虑到了抗击战争的需求,采用了“最抗炸、不会溃坝”的重力坝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坝就完全免于风险。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管理精细度不断提高,三峡大坝也在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国家在面对重大工程时所需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 黄万里作为一名科学家,虽然他的预言并未成为现实,但他所提出的关于泥沙、生态以及经济问题的警示,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任何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都必须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实施,不能仅仅依靠短期的利益计算,更要注重长远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三峡大坝无疑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和防洪效益,推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挑战和安全隐患,作为一项国家级的基础设施项目,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国家责任和发展战略的深刻思考,未来我们应继续优化管理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赢。 (信息来源:当年反对建三峡的那些“预言”应验了吗?我们为什么需要三峡?——中国经济周刊)
“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骇人听闻的话的不是别人,正
粉墨叔叔登场
2024-12-20 17:09:42
0
阅读:1203
c136831
屁话,就跟人类迟早要灭亡是一样的道理。太阳系都会毁灭,跟你有啥关系?
上k5k2k2
核绑定工程,谁敢,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