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尔曼说:“当我们回忆的时候,就会开始出老千。”黑色是光明的缺失,白色是记忆的缺失。她急不可耐地用铅笔画出地平线,一条并不平整的直线,撕开了记忆的口子,也给了黑色溜进来的缝隙。
4天时间55万字,终于是把斯蒂芬·金的《杜马岛》看完了。起因是想处理家中旧书,于是跟罗宾交换了彼此的存货,总觉得一本书两个人都看过再断舍离会更好接受些。
一个因车祸而残疾的男人,独自到佛罗里达西海岸疗伤修养,在名叫杜马岛的地方,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发生连接,并挖掘出了近百年前一段残酷又黑暗的历史。所有的真相与秘密,都藏在绘画与海贝呢喃中…
这部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NO.1的小说,是斯蒂芬·金极少数没有影视化改编的作品之一。确实很难改编,跟他其它冲突明确、情节聚焦的作品相比,《杜马岛》太私人了,跟斯蒂芬·金亲身遭遇的严重车祸强关联。全书3/4篇幅(可能都有点说少了)都在讲述一个从生理到精神被摧毁得不成人形的男人,如何与心理创伤、与残缺的身体对抗、共处、和解,如何在艺术中寻求到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导致前半部分实在太冗长了,事无巨细的康复细节、泛滥的心理描写很容易让人走神,这也是这本书主要被诟病的地方,迟迟不进入正题。你知道秘密就在那片绿翡翠汤里🌊,但他就只在海岸边散步,每天只多挪动两步。但《杜马岛》又有种魔力,你一边觉得有些不耐烦,一边又会愿意读下去,“真相藏在细节里”,贝壳的窃窃私语中藏着小秘密,只是你一时间无法破解。
所以这是本完完全全“延迟满足”的作品,前面三天看一个中年大叔如何从一滩烂肉重新振作成一个人类,就为了最后一天酣畅淋漓的阅读。尤其是之前完全不明所以的东西,窗户上的水雾终于一点点褪去。“是红色的”,那艘第一天就曾偶遇的,远远看上去很漂亮的三桅帆船,凑近才发现上面只有死亡气息,飘扬着破烂的裹尸布,而那个穿红袍的女人,用那双腐烂的深邃空洞,紧紧盯着你。
虽然整个故事关乎“超自然力”,男主可以通过绘画改变现实。但虚构之中,斯蒂芬·金用了非常多笔墨去讨论“创造的力量”,人类的复原力与精神力。书里的画家、书外的作家,都是通过某种艺术创造与世界交流,对第一人称“我”巨量的心理描写无疑也是一种“夹带私货”,在超现实的故事里充分讨论人性、痛苦、真相。越到后面的惊悚恐惧也完全是“噩梦”的延伸。
其实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差点就买了去马来西亚的机票(当然是因为佛罗里达去不起!),也想逃离北方寒冬去吹吹海风。还好我执行力够差,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就完全丧失这个念头了,最近只想离海边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