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关押长达54年之久的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次年,张学良就携同赵一荻

运赛过去 2025-01-06 21:04:21

1990年,被关押长达54年之久的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次年,张学良就携同赵一荻赴美访亲。知道这件事后,吕正操上将就前往美国邀请张学良回来。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去世,享年106岁。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辞世的一位,也是其中最长寿的一位。作为张学良的老部下,吕正操以抗日名将、铁路建设功臣的身份,书写了一段非凡的人生。 吕正操祖籍河北,因故随家迁至东北,家住南满铁路附近。从小目睹日军暴行,乡邻经常因穿越铁路遭毒打甚至丧命,这让他立志当兵打日本人。在一位亲属的引荐下,18岁的吕正操加入张学良卫队旅服役。因具备文化基础且能写善记,他很快被调任旅部担任上士,随后逐步接近张学良,被推荐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1925年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成为张学良的少校副官,后长期担任秘书和宣传队长。张学良赏识他的才干,安排他参与军事和政治事务。热河失守后,张学良紧急召回吕正操商议战事,并委任其为团长前往前线。然而,张学良被蒋介石逼退后,吕正操的仕途受到阻碍,甚至因在南京打伤一名特务引发轩然大波,被迫回到张学良身边继续效力。 吕正操一生以“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自述。他因不满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政策,毅然率团脱离国民党,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他创立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士气,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人物。 一九九零年,在台湾的一处寓所里,年过九旬的张学良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自由。这一天,象征着他长达五十四年的软禁生活正式画上了句点。次年,他便与结发妻子赵一荻一同前往美国,探访在异国他乡的亲人。知道这件事后,吕正操上将就前往美国邀请张学良回来。 回望这漫长的五十四年,从东北少帅到被软禁的囚徒,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时光流转,唯有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始终如一。在这些年里,不少人都在为他的归国之事奔走。其中,周恩来总理生前就曾多次关注张学良回国一事,可惜未能等到这个心愿得以实现就离世了。 在张学良被软禁的岁月中,他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始终保持着对东北的深厚感情。那里不仅有他的故乡,更有他父亲张作霖的长眠之地。东北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难以割舍的回忆。每当想起东北的寒风、辽河的流水、沈阳的街巷,那份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 对于一个游子而言,故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属,更是精神上的寄托。张学良虽然身在他乡,但心系故土的情怀从未改变。在他被软禁期间,曾有不少人为他的归国之事奔走。这些人中,既有昔日的部下,也有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们都希望能够帮助这位流落他乡的游子重返故土。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选择前往美国,这一决定背后包含着诸多复杂的考量。对于一个经历过大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人而言,每一个选择都不仅仅关乎个人,还要权衡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在晋县小樵镇主持召开全团官兵代表会议,决定691团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由他担任司令员,并在各总队中建立党组织,使其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部队在抗日斗争中屡建奇功。 1937年10月底,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攻克高阳县城,击毙土匪汉奸头目尹松山,震动冀中地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抗日热情,掀起参军热潮,部队迅速扩充到5000余人。为了提升战斗力,吕正操主动与晋察冀军区联系,请求接受整训,学习八路军的优良传统和抗战经验。 1939年,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根据中央指示,成立由贺龙任书记的冀中军政委员会。吕正操与委员会其他领导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毛泽东称赞冀中根据地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和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抗战胜利后,日本宣布投降,吕正操率队清剿残存的日军,同时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他发现副司令员黄克诚更具资历和才能,主动让贤,显示了他淡泊名利的品格和识人的高超眼光。后来,黄克诚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也印证了吕正操的远见。 吕正操一生热爱运动,革命时期常与战士们打篮球、乒乓球或游泳,晚年则迷上了网球,即使90岁后无法继续打球,也仍坚持学打太极拳,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提倡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主张加强薄弱环节训练,展现了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关注。 作为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在抗美援朝期间组织修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提供了可靠保障。他还参与修建成昆铁路,这一工程被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关注铁路事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非洲国家,为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晚年的吕正操依然保持学习习惯,广泛阅读历史、政治和哲学书籍,思维活跃,始终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他与张学良保持书信往来,1991年赴纽约为张学良庆祝90岁生日,带去京剧书籍、碧螺春茶和启功题写的诗句。两人畅谈往事,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0 阅读:14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