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古城为明朝景泰元年所筑,周长九里四十步,开五门。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知县张恭复修,在五门各建门楼。明、清之际曾十二次复修扩建,女墙,楼垛、驶道全以砖砌,整齐坚固,高大宏伟,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汤”之称。 建国前洧川城屡遭兵火,城毁门倾,仅有大南门幸存,该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这座城门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可能托福于顶端的一颗奇特的古柏。 柏树500岁,胸围有三尺多,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凤凰站立在城头,俯视着洧川城,目视着洧川城的历史变迁,见证着洧川城的水患战火与荣辱兴废。500年的岁月只是历史的一瞬间,柏树500年的造化修炼成仙,早已具有了灵性,人们在城门上柏树前为神灵建起了简易的祭台,燃起了香烛,画上了字符来祈求平安,祈求五谷丰登,祈求健康长寿。
洧川古城为明朝景泰元年所筑,周长九里四十步,开五门。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
树上听风功夫茶
2025-01-08 07:33: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