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带女朋友回家吃饭,为表欢迎,徐元帅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没想到,女孩看到饭菜的第一眼,就偷偷对徐小岩说:“你爸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廉政勤政、亲民爱民和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树立了典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就以其在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亲民事迹深受百姓爱戴。 1939年6月,徐向前奉命到达沂蒙山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全力以赴地创建抗日武装,发展民主政权,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密切联系群众,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反击田颂尧“三路围攻”并取得空山坝大捷后,带领部队行军来到平溪上鲁坝一户朱姓农民家中。警卫员将马拴在屋外后便忙着进屋搭门板、摆地图。徐向前和参谋立即开始研究作战方案。 晚饭后,屋外传来喀嚓喀嚓的响声。徐向前出门查看,发现战马正在啃食木窗棂。他立即解开缰绳,将马牵开,并叫来警卫员,当场严厉批评了对方的不注意,还递给他一块银圆,命令赔偿损失。警卫员将银圆交给房东大娘,并诚恳地道歉说:“是我没看好马,让它啃坏了窗棂,这钱一定要收下,损坏东西就该赔偿,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 听完这番话,大娘感动得流下眼泪,与儿子一起回忆起几天前田颂尧的败兵来到家中时的情景。那些士兵不仅抢走粮食,还将圈里的母猪和小猪都杀了吃掉。他们感叹道:“红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虽然心存感激,但大娘起初并不愿收下银圆,最终还是决定把它珍藏起来,作为纪念。她小心翼翼地将银圆藏入坛中,并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冬日,徐小岩带着女朋友第一次回家吃饭。这是一次重要的家庭聚会,徐向前元帅特意推掉了当天下午的一些事务,早早地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 老房子里飘着淡淡的烟火气,徐元帅亲自掌勺,将一道道家常菜陆续端上餐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希望用一顿家常便饭来表达对儿子女友的欢迎之意。然而,这顿饭菜却在无意间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误会。 餐桌上的菜品十分朴素。一大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几个热腾腾的窝窝头,一盘刚炒好的时令青菜,一碟腌制的咸菜,还有几样简单的素菜。这些都是徐家平日最常见的饭菜,荤菜并不多见。 看到这样一桌简单的饭菜,徐小岩的女友显得有些不安。她原本以为第一次登门,会看到一桌丰盛的菜肴,毕竟这是位开国元帅的家庭。然而眼前的场景却与她的预期大不相同。她悄悄拉了拉徐小岩的衣袖,小声询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以至于长辈对她有什么意见。 徐小岩听到女友的话,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餐桌上的菜品,这才明白了女友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这样的饭菜再平常不过了。但对第一次来到徐家的人来说,确实容易产生误解。 其实,这一桌看似普通的家常便饭,恰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最真诚的待客之道。在徐家,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级干部来访,餐桌上的规格都是一样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承。这既是一次家庭聚餐,也是对"布衣元帅"生活作风的生动写照。 徐向前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党爱党,矢志不渝地追随党的步伐。1924年4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正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潮在中国交锋的时期。为了寻求救国之道,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并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对国共两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 经过深刻思考,他明确“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原名“象谦”改为“向前”,以表决心。从此,他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始终奋斗不止。即使在1990年病重住院时,他仍叮嘱子女要“永远跟着党走”,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1932年10月,徐向前率红军主力1.4万余人展开西征。在无根据地、无群众掩护、缺乏粮草的艰难条件下,红四方面军经历多次激战,打破敌军重重围堵。漫川关之战尤为险恶,红军被困于峡谷中,悬崖峭壁两侧封锁,出口被敌火力牢牢把控。在张国焘提议分散突围时,徐向前冷静判断,果断主张集中兵力强攻。 他指挥部队突破敌军薄弱点,最终成功脱险。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迅速发动群众,推行土地革命,建立政权。尽管立足未稳,徐向前与方面军领导人以蜀地山险易守的地理特点为依据,采取灵活战术粉碎了敌军的“三路围攻”。经过4个月的艰苦战斗,红军歼敌2.4万余人,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向前前往东冶镇看望岳丈,尽管妻子早已离世,他仍对岳丈尽显敬重。就像多年后,他依旧孝顺第二任妻子的岳母,直至老人家终老。那日,他的两位姑姑从外村赶来探望,看到徐向前衣着单薄,心疼地要为他做条棉裤。徐向前婉言谢绝,用耐心解释自己的立场。
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带女朋友回家吃饭,为表欢迎,徐元帅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没
运赛过去
2025-01-10 16:05:13
0
阅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