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印度原子弹之父”霍米登上了前往日内瓦的飞机,可他永远不会想到他再也回不来了。 霍米出生于1910年,他家境丰厚,父亲是一位优秀企业家,这让霍米从小不用担心生活,一心扑在了学习之上。 成年后,霍米因为对知识的渴望来到英国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听闻的东西,核武器就是其中之一。 英国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各项研究技术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霍米在英国学习完毕以后,决定服务祖国印度。 回到印度的霍米提出了建造核武器的构想,可印度作为一个落后国家,人口众多,地域也远不及中国辽阔,民众的生活都是问题,根本没有余力去搞核武器,霍米的建议刚刚提出来便被搁浅了。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问世,这一声爆炸惊动了整个世界,拥有原子弹,就能在国际上占据话语权, 这一声爆炸最先坐不住的便是印度了,那时印度屡次与中国发生冲突,如今中国核武器建成这无疑是对印度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时霍米的提议被立刻提上议程,霍米立刻创建了核武器基础能研究院与原子能机构,这两个也成为了日后印度研究核武器的主力部队。 但核武器的研究哪里是一朝一夕之功,要知道中国为了研究原子弹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也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研究成功。 而当时的印度的自身实力也并不强大,即便举国之力来研究原子弹,也是杯水车薪,霍米无奈之下只能向美国,英国,苏联等大国求助。 可核武器这种国家核心科技哪里会有人轻易帮助,毕竟多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动摇。 霍米在碰壁之后并没有选择放弃,没有人帮忙就自力更生,在霍米与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印度的核反应堆与核电站完成了,这一下印度的信心大增,他们认为自己独立完成核武器指日可待。 霍米在演讲中夸下海口,十八个月我们就能成功。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霍米身上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来了,霍米为了继续寻求帮助,去日内瓦参加国际原子会议,他希望能会上与其他国家交流从而获取到经验,为攻克难关做好准备。 1966年1月,霍米满怀希望地登上飞机,他这一去也带着印度人民的冀望,可在起飞后不久一则噩耗传来,霍米乘坐的飞机在阿尔卑斯山撞山坠机了,飞机上所有人员全部丧生。 霍米没有想到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 在霍米去世后,印度的核武器研究也搁置了下来,在几经波折后1998年印度突然宣布自己有了核武器,霍米的在天之灵如果能看到这一天,相信也一定会安息了。 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这次意外,霍米会不会真的完成奇迹,十八个月完成核武器建造,但霍米的名字也一定会在科学的领域里更加响亮。 从霍米的事迹中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烙印,落后就要挨打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庆幸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批无私无畏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前途,甚至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 霍米也许就想做印度的钱学森,邓稼先吧,虽然国家不同,也许立场不一样,但霍米这种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依然值得所有人尊敬。
1966年,“印度原子弹之父”霍米登上了前往日内瓦的飞机,可他永远不会想到他再也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2025-01-13 17:03:2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