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丁默邨妻子赵慧敏把私藏的几百根金条全都送给了国民政府要员赵冰谷,她还觉得不够,又把自己的私房钱和首饰拿出来,也给了赵,钱财果真能消灾吗? 1947年7月5日,一名年约五十的男子从南京老虎桥32号监狱走出,他的面色苍白,身体剧烈颤抖。没过多久,他被带到了南京老虎桥监狱附近的刑场。此时,这个中年男子如筛糠般发抖,因恐惧而屎尿横流,需依靠狱警的扶持,才能勉强走到刑场中央。随着两声枪响,这个男人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他便是臭名昭著的汪伪汉奸——丁默邨。 丁默邨出生于1901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的动荡时代。那时,清朝政权仍在苟延残喘,西方列强的列强条约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正是在这一年,丁默邨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个裁缝家庭。父母为他取名“丁默邨”,这个名字虽然普通,却注定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载。 在青少年时期,丁默邨曾是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爱国青年,甚至加入过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他逐渐背离了自己曾经的信仰。随着中国局势动荡不安,丁默邨投奔了国民党,成为一名情报人员,并开始撰写诋毁共产党的文章。张国焘叛变时,正是由丁默邨负责接待和引荐。 丁默邨在军统内部与戴笠的斗争中失败,最后失去了情报工作,在这一段时期,他沉迷于烟花场所,寻花问柳,最终被腐化。抗日战争爆发后,丁默邨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日本人,并在上海建立了特工部,担任主任职务,继续从事特务工作。 在此期间,丁默邨指挥实施了多起残忍的屠杀,特别是针对抗日人士和中共党员。他的行径令人发指,日本人也称他为“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在他的指挥下,上海滩上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6号”,这个组织成为了日方特工和国民党内部反动分子的噩梦。 1946年9月的一天,重庆白公馆内,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正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交到赵冰谷手中。包裹里装的是几百根金条,这位妇人就是丁默邨的妻子赵慧敏。她深知丈夫即将面临的处境,为了挽救丁默邨的性命,不仅献出了家中积蓄的金条,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一并奉上。然而,这笔巨额财富最终也未能改变丁默邨的命运。 说起丁默邨,在抗战时期的上海,他是汪伪76号特工总部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李士群。然而,他的权势来之不易,也去之匆匆。在76号任职期间,丁默邨经历了几件足以动摇其地位的重大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统女特务郑如萍的案件。 郑如萍是中统派来刺杀丁默邨的特工,但她的美貌令丁默邨动了恻隐之心。当郑如萍从特务布置的圈套中逃脱后,丁默邨不但没有下令追捕,反而有意放她离开。然而,郑如萍却再次出现在丁的面前,这一次,李士群看不下去了,立即下令将她逮捕。即便如此,丁默邨仍想为郑求情。 李士群深谙权术之道,早已料到丁默邨会为郑求情。他精心安排了一场"四太太会审",请来了包括丁默邨妻子在内的四位权贵夫人,共同会见郑如萍。这四位太太对郑如萍群起而攻之,在76号内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郑如萍被处决。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丁默邨的软弱之处,也为李士群排挤他提供了把柄。但真正让丁默邨与李士群彻底决裂的,是张小通之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二十多万群众齐聚一堂,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此时的广播中传递着新中国成立的欢庆消息,然而在远离这片热闹的地方,一个男人却独自守在收音机旁,期待着一则特殊的消息。他就是蒋介石。蒋怀着最后的侥幸心理,希望自己的阴谋能够得逞。 早在1949年8月,蒋介石秘密派遣国民党中统特务赵冰谷前往北平,试图通过潜伏的方式,打入新中国的政协,成为政协委员,并接近周恩来,以图在新中国政坛谋求长期潜伏和发展。赵冰谷在接受任务后,与上级季源溥会面,接收了“潜入北平成为政协委员”的指令。随后,他以过去与周恩来的同学张历生为联络人,开始收集关于周恩来的情报,并试图通过与李济深、张澜等重要人物的接触,谋求被推举为政协委员。 赵冰谷的伪装有其精心铺垫的背景。早在1947年,他曾以“散布反蒋言论”为由被抓捕并关押四十余天,此后便以反蒋人士的身份示人。这一伪装成功打动了许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知名人士,为他赢得了信任,也成为蒋介石选中他执行潜伏任务的关键。 然而赵冰谷并未意识到,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北平的公安机关密切关注。当他试图通过拉拢关系成为政协委员时,这一行动反而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北平公安局迅速采取行动,将其计划彻底瓦解。9月20日,在政协会议召开的前一天,赵冰谷被公安干警在睡梦中抓获。随后,他被迅速定性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其罪行证据确凿。 开国大典当天,收音机里没有赵冰谷名字的出现,让蒋介石彻底失望。这场他寄予厚望的潜伏行动以失败告终。赵冰谷最终在1954年因罪行严重被判处死刑,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蒋介石精心布局的“最后一击”也随着这位特务的被捕而彻底破灭。
1946年9月,丁默邨妻子赵慧敏把私藏的几百根金条全都送给了国民政府要员赵冰谷,
运赛过去
2025-01-14 18:06:31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