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解密》是陈思诚颠覆自我的作品,但除了视觉风格上创新,其内核仍然十分陈旧、老套。 1️⃣ 绚丽的梦境与解密没有多大关联 《解密》最大的亮点,是绚丽的梦境,在视觉上,这是一种享受。 但场景的绚烂对容金珍解密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薄弱,让这些梦境的呈现更像是视觉上的奇观,对剧情没有起到足够推进作用。 作为电影最重要的元素——“解密”过程,不仅逻辑不严谨,而且也无足轻重。 我们看不出容金珍这个天才,除了特别会做梦,梦里有特别多灵感,到底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解密天才。 2️⃣ 缺少反思视角,价值观陈旧,教条式地说教 很多人拿《解密》与《奥本海默》相比。 这两部片子都拍到了时代对个体的影响,但《解密》与《奥本海默》差别巨大。 在《奥本海默》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卡锡主义对天才的摧残,看出所谓“鸟尽弓藏”,政治对天才物理学家用完即弃的冷酷,乃至于看出奥本海默本人对发明原子弹的矛盾心态。 但到了《解密》中,时代与政治虽然作为背景出现,却是不带任何省思视角的,甚至一切似乎都在暧昧中被合理化。 “特殊时代”没有对容金珍本人造成任何伤害,相反,还因为他作为解密专家的“特权”地位,可以对他的家人网开一面。 从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也看不到对容金珍这个其实有点复杂的人物的反思。 仿佛因为他是个天才,对国家解密事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他对爱人、对家人的冷漠,乃至残酷的无视也是合理的,最后还能得到家人无理由的原谅与缅怀。 与此同时,容金珍本人的遭遇,也没有任何需要省视、反思之处。 容金珍作为一个数学天才,在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的情况下,实质上是被“关进”秘密单位,工作几十年。 这几十年,他几乎无法与家人相见,也无法和任何人通信,乃至所有家人、朋友寄来的信件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上级拦截、审查,甚至自作主张地回复。 的确,他是一个天才,但他也好像一个工具。 我们很难不代入性地问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愿意成为容金珍吗? 在片子中,一切时代对人的塑造都是合理的,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合理之处的话,那也全部都是“别人”的责任… 3️⃣ 陈思诚的油腻和自恋(无需多言)
难看!这是我给《解密》打一星的3个理由
朵夫
2025-02-08 14:00: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