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讲讲如何利用《干支表》查书或档案上记载的干支是哪一天的方法。
首先讲一下《干支表》。此表共有60个干支。平时所常说的60花甲就是这60个干支。再往下说就循环了。
这个《干支表》,竖向,每移动一格就增加 1 。横向每移动一格就增加 10 。如果甲子是朔日即初一,那么往下,乙丑就是初二,丙寅就是初三,丁卯就是初四,辛未就是初八。 甲子是初一,横向跨一格,甲戌就是十一日,甲申就是二十一日。甲午就是三十一日。当然农历没有三十一日。但有时有用。这个必须记住。
如图2。乾隆元年七月 癸巳 朔,也就是七月初一日干支是癸巳。如果想知道书中的甲午是哪天,你先在《干支表》中找到癸巳,然后竖向一二三四……往下数。数到甲午,数到几是甲午,就是七月的哪一天。正好数到2就是甲午,那么甲午就是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如果查找七月庚申是哪一天,你还是先找到初一的癸巳,仍是竖向挨着数,数到28正好是庚申。那么庚申就是七月二丁十八日。
有一个窍门。你在《干支表》一看庚申离初一癸巳较远,有一个窍门,你可从初一癸巳横着跨3个格,找到 癸亥,这天是三十一日,从 癸亥 逆着数三个格就是庚申,每逆数1格就减1,31减3,正好是二十八日。
这个《干支表》越用越熟,熟能生窍。笨方法要数28个格:熟练了,横数3个格,竖着逆数3个格格就找到庚申是二十八日了。
《清实录》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告诉了每月的朔日,这就可以直接使用《干支表》来查。像《清史稿》《东华录》等许多史书不告诉每月的朔日,这就必须先通过《二十史朔闰表》先找到这个月的朔日,然后再用《干支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