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都看不下去了,对毒教材的评论针针见血。 2025年开学季,“毒教材”再现江湖,这剧情堪比年度连续剧《教材的诱惑:我杀不死你但能气死你》。网友纷纷表示:这波操作堪称“教育界的灰太狼”——每次被家长用平底锅拍飞,总能卷土重来,还附赠升级版丑插图大礼包。 **槽点一:插画师的审美是“反向整容”吗?** 据说新教材插画团队可能是从“恐怖谷”特聘的,人物造型从“唐氏风”进化到“克苏鲁风”,眼神呆滞、四肢扭曲,仿佛在暗示孩子们:“学不好数学,就会长成这样”。家长们一边翻书一边怀疑人生:“这到底是教材还是《聊斋志异》插画大赛投稿?” **槽点二:处理结果堪比“蚊子叮包”——痒但不致命** 2022年“毒教材”事件处理时,相关人员被记大过、免职,结果网友发现,某些被免职的官员一年后换个岗位继续升迁,堪称“职场变形记”。2025年这波操作更是让人直呼内行:“原来‘严肃追责’的意思是‘严肃地追完责再换个马甲’?” **槽点三:毒教材的传播速度比5G还快** 十年前有人举报毒教材,十年后它依然能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甚至学会了“变异技能”——从数学课本蔓延到语文读本,连麦克阿瑟的演讲稿都能混进必修教材,仿佛在玩“大家来找茬:谁是文化渗透卧底”。网友调侃:“建议毒教材申报吉尼斯纪录,项目名:最顽强的文化刺客。” **槽点四:家长的侦察技能被迫点满** 如今家长辅导作业不仅要懂奥数,还得兼职“文化特工”:一边教孩子解方程,一边用放大镜检查插画里有没有隐藏的日本军旗或性暗示。有人感叹:“以前担心孩子早恋,现在担心教材早‘毒’。” **槽点五:教育界的“薛定谔式整改”** 每次事件曝光,相关部门都表态“立行立改”,但毒教材总能在整改后以“秽土转生”姿态回归,让人怀疑出版社是不是掌握了“平行宇宙印刷术”。网友建议:“下次整改不如直接请AI画插图,至少AI不会夹带私货——除非被投喂了‘克苏鲁’数据集。” **总结:毒教材的终极奥义** 这场年度大戏的深层逻辑可能是:教材审核部门在玩“极限挑战”——看家长们是先崩溃,还是插画师先耗尽灵感。而学生们早已看透一切,默默在课本上涂鸦:“求放过,我们只想安静地做道数学题。” (温馨提示:以上调侃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建议教育部门考虑改行拍惊悚片,票房一定大卖。)
Deepseek都看不下去了,对毒教材的评论针针见血。 2025年开学季,“毒
顺其自然就好
2025-02-14 18:49:18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