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龙兴寺铜钟,为何钟铭在金代被凿毁?
坚持走路
2025-02-15 15:00:53
【龙兴寺铜钟】
唐天宝年间
钟身高1.3米,口径0.9米。上有螭龙钮,钟体近直筒形,下口圆而平。
钟身外壁原有唐代长篇铭文,但被凿去,仅“开元”“益都”等字依稀可辨,现存“大元天历二年岁次己已庚午月己未日/益都路总管府建”等为元人后刻。
据钟壁“佛日增辉”等铭文,可知其属寺院佛钟。
山东博物馆馆藏唐代龙兴寺铜钟,发现于益都(今青州)城北门内西街真武庙内,螭龙钮,铸造于唐天宝年间,钟身分刻唐、金、元三代题记。
唐代题记共24行,皆被凿去,残迹可辨识的有首行“北海郡……钟铭并序”,第二行“益都县尉进……张辛口撰”等,其后题名有太守李力牧、长史郑山甫等十余人,题记最后刻“龙兴寺钟铭”五字。
元代题记共6行,为“大元天历二年岁次己日庚午月己未日益都路总管府建”及“皇帝万岁,臣宰千秋,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佛说大明神咒,晻牟尼钵讷铭叶”。
另有金刻“益都府僧□司大定十三年十二月官造”等字。
据推断,唐代钟铭应是在金大定年间被凿去划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