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车/新政策战役打响」现阶段怎么选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近问我的同学很多,我也简单的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启发。
- 传统品牌/新势力造车如何选 -
传统品牌以比亚迪为首,主攻主流价格区间,入门低性价比和配置不错。新势力造车以鸿蒙智行、理想、小鹏、蔚来为主,就是大家看车都会去这几家先对比,科技创新的体验多,款式和颜值,还有持续高频的软件升级越用越新。
如果纯粹的家庭代步使用,不愿意花更多的预算。类似于比亚迪品牌的产品,高覆盖主流用户受众区间,产品种类多,而且近期「全民智驾」也给予用户更低价格的创新体验。
如果对科技体验有更深的追求,很多用户都会把新势力造车的产品放入购物车,智驾、智能座舱、服务体系、社交话题等等,都是新势力造车的产品特点。
- 有几个问题还是得重视 -
1、产品口碑
2、买新买旧
3、电池衰减
4、补能便利
5、服务体验
6、是否割韭菜
产品口碑肯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尽量选择每周、每月能上销量榜单的品牌和产品。
买新买旧这个其实比较主观,智能汽车发展至今,硬件算力的冗余和价值体验很难捅破更高楼层的时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现有车型的智能化平台已经能满足「高速/城区 NOA」,并且有多款车型的体验已经接近 L3 级别。
那么 L3 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特定场景下可以双手离开,智驾事故的发生由车企保险兜底。我们最快迎来 L3 的时间节点是 2025 年末,但是实际上功能的完善和保险的落地和规则等,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试行和优化。真正全民用上 L3,估计仍需要 2-3 年时间。
所以站在普通老百姓用车的角度,如果当前车型的配置和功能,以及即将 OTA 的上限能满足您对智驾、智能座舱的需求,选择现款是比较理性的。至少在当前 Orin 算力芯片仍有很大的提纯上限。
电池衰减这个话题有人认为是“危言耸听”。实际上,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期间,有不少用户已经在反应这个问题,多年多公里数的使用,长期依赖快充等等,对电池衰减的确有着影响。但是也随着科技发展,在逐步改善这个事儿。如果要彻底颠覆,那么目前最优解就是「换电」。「换电」很好理解,就是把电池的质保和养护都交给车企来解决,用户只管用,遇到状态不好的,可以换,完全不要担心后续用车成本。
补能便利这个事儿,经历了这一次 2025 年春运出行,我对换电的补能感受最为深刻。当一众电车用户还在排队充电、等待充电,我和我家里人在车上最长不超过 15 分钟,就能把电换好了。您要知道当时外面是有多冷,还下着毛毛细雨,就能理解换电的带来的最真实的高品质体感。不下车、不扫码、不插枪。更不需要锻炼身体“拔河比赛”。
服务方面,主要是要看车企是否有自营的服务核心店,再覆盖卫星店。这点我必须要夸一下「蔚来」。在春节假期还有在春节结束后,分别进行了两次的车辆正常检查和维护。均有专人上门取车,还车。是的,我在办公室做好我该做的,下了班就看到车辆维保结束,洗车充电放在原车位上。当前,服务的完整性,「蔚来」算是数一数二好的。
是否割韭菜这个很重要,2025年开春之后,可以看到各大车企都打出了「五年0息」、「置换补贴」、「展车优惠」。坦诚说,现在就是在一个“清库存”的阶段。别说我没有告诉你。2025 年三月到四月开始,一众车企会陆续推出新品车型,新配置车型。目前也听到很多销售的话术,现款配置必须要在第一季度清理完成,第一季度末开始进店新品。也就意味着,现在买现款车,等同于我们在春节前的年末促销,甚至比 2024 年末的优惠,更大。
--
综合来看,近期关注「蔚来」2024款车型的同学较多,因为它满足了几个大前提:颜值高、算力平台足、补能便利、服务完善等等。况且现在已经是明盘 2025 款即将会在第一季度末推出,在现阶段来看也不会成为“大韭菜”。毕竟新款和老款,差价肯定会比较明显的。我大概猜测,2025 款的起售价格就是 2024 款优惠前的价格,差价确实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