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离休后的149师副师长曹从连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抚摸儿子曹辉的墓碑,3

浮生的若梦浅酌 2025-02-15 18:08:31

2019年,离休后的149师副师长曹从连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抚摸儿子曹辉的墓碑,30年前,曹辉就是在距离曹从连200多米的位置牺牲的,可以说曹从连是亲眼目睹着儿子曹辉牺牲的。 2019年,云南屏边烈士陵园里,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缓缓走到一座墓碑前。他是原149师副师长曹从连。 他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那个熟悉的名字——曹辉。 墓碑上的照片定格在了一张年轻的面庞,永远停留在十八岁。三十年前的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就在距离这里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年轻的曹辉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令人唏嘘的是,在他牺牲时,曹从连就在距离他两百多米的地方。 每年清明时节,曹从连都会来到这里。陵园里安息着许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他们中有的和曹辉一样年轻,有的甚至更小。 来扫墓的人渐渐少了,但曹从连始终保持着这个习惯。 这些年来,曹从连经常会和其他来扫墓的军人家属交谈。他们聊起各自的亲人,聊起那场战争中的点点滴滴。 1947年,18岁的曹辉刚刚踏入军营,成为一名新兵。 作为父亲,曹从连心中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因为他知道,儿子和自己一样,选择了为国家效力的道路。 战斗的临近,有下属建议曹从连,考虑到曹辉年纪尚小且刚入伍,不如将他调到军部工作,免得让他冒险上前线。 曹从连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认为,作为团长,他必须以身作则,不能因为个人私情而做出特殊安排。 在曹从连看来,每一个战士,无论他是自己的儿子,还是普通的战士,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能因为身份而有差别对待。他深知,只有在真正的战场上,才能锤炼出战士们的意志和勇气。 不仅如此,曹从连还特意打电话给战友,要求将曹辉分配到尖刀连,这个连队是部队中的精英,常常肩负着最危险的任务。 曹从连相信,这样的训练和挑战才是对儿子最好的历练。 曹辉在入伍前,常常和父亲谈论从军报国的话题,父子俩有着相同的理念。这样的理念,让年轻的曹辉在军营里表现出超乎年龄的坚韧和勇气。 一次,在行军途中,曹辉因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地,随即被送到医院输液。可是,当他醒来后,看到战友们还在为胜利拼搏,他毫不犹豫地拔掉了针头,坚决要求回到队伍中继续参战。即便是输液后虚弱的身体,也未能阻挡他追随战友的脚步。 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让曹从连这个做父亲的感到既欣慰又担忧。 战争的紧张局势愈加加剧,战场上的硝烟几乎遮蔽了所有人的视线。 一天,曹从连正带领部队急速行进,前往增援坦克部队。在经过一片开阔地时,曹从连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那刚满18岁的儿子曹辉。 父子二人在忙碌的战场上短暂相遇,曹辉在看到父亲时,迅速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两人简单交流了几句,曹辉向父亲要了一些香烟。 曹从连望着站在坦克上的儿子,坦克当时的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常常需要战士站在坦克的外侧观察前方的敌情,这样的举动虽然必要,却也无形中增加了极大的危险。 曹从连提醒曹辉:“小心点,注意安全。”曹辉轻轻点了点头。 战斗的激烈展开,越军的火力变得异常猛烈,阻挡了我方部队的前进。坦克部队发起了冲锋,而曹辉和其他三名战士也站在坦克上,勇敢地向敌军阵地推进。 坦克缓缓向前行进时,敌人的机枪扫射突如其来。短短几秒钟内,坦克上的四名战士先后倒下。曹辉便是在这片密集的火力中,倒在了战场上。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曹从连从距离战斗两百多米的指挥位置亲眼目睹了儿子倒下的瞬间。 作为父亲,他的心如刀割,但身为团长,他依旧要保持镇定,指挥部队继续作战。尽管内心的悲痛几乎让他无法喘息,他强忍着悲痛,带领着部队奋勇向前,最终在三天后,部队成功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曹从连回到驻地,沉默不语。对于儿子的牺牲,他无法做出解释,也不想做任何辩解。 这是一名军人父亲无法回避的责任,也明白,曹辉选择的道路早已注定。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有无数年轻的生命在为国家献出生命。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对曹从连来说,那两百米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一个军人父亲永远的遗憾。 战争结束后,曹从连继续在部队服役,直到离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