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科学,必须废除!”2006年,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功耀竟公然主张废除中医

住顶楼小邹 2025-02-17 11:17:54

“中医不科学,必须废除!”2006年,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功耀竟公然主张废除中医,更令人气愤的是,他还发起“告别中医中药”的签名活动,签名者中竟然还有医学界人士! 2006年,河北中医药学专家张功耀竟然和“废除中医”紧紧捆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一位中医领域的专家,竟然提出要废除自己深耕多年的行业,这简直比戏剧还富有戏剧性。 毕竟,中医这块招牌,在中国已经挂了几千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这些沉甸甸的古籍,不仅仅是医书,更是文化的符号,民族的记忆。 很多人坚信,比起西药的“短平快”,中医的“慢调养”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副作用也小,治标又治本。 但赞同张功耀的声音也并非毫无道理。他们直指当下中医市场的乱象:真假中医难辨,“老中医”的招牌满天飞,水平却参差不齐。 更别提那些打着“百年老店”旗号,借中医之名行敛财之实的商家,让中药价格水涨船高。普通人既缺乏辨别能力,又难以承受高昂的药费,吃了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这场争论,看似是关于中医存废的学术探讨,实则触及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传统医学该如何自处? 不可否认,中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但它也面临着与现代科学接轨的挑战。 有人说:“坚决支持废除中医,早就看不惯那些神神叨叨的老中医了!” 也有人反驳:“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怎么能说废就废?你懂什么叫辨证施治吗?” 还有人比较理性:“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好,关键是怎么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刀切。” 其实,想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谁家还没个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时候?去医院吧,挂号排队,验血拍片,一套流程下来,钱包瘪了,时间也没了。 好不容易开了药,吃了几天,症状是缓解了,可总感觉身体哪里不对劲,没以前那么有精神了。 这时候,有些人就会想,要不试试中医?找个靠谱的中医诊所,把把脉,开几副中药,慢慢调理,说不定效果更好。 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去哪儿找靠谱的中医?现在网上、电视上,到处都是“名医”、“专家”,真假难辨。 万一遇到个庸医,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耽误病情。而且,中药材的价格也是个问题。有些药材被炒得比黄金还贵,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所以说,中医的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争论,更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那些支持废除中医的人,很多也是出于对中医乱象的无奈和失望。他们不是不相信中医,而是不相信那些打着中医幌子招摇撞骗的人。 但是,全盘否定中医,也肯定是不对的。 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争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而是要规范中医市场,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素质,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比如,国家能不能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的中药材?能不能建立一个权威的中医认证体系,让老百姓可以放心选择? 另外,中西医结合也是一个大方向。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中医科,但是中西医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 能不能让中医和西医的医生一起坐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能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让中医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中西医之争,绝非零和博弈。未来的医学,必然是融合的、开放的。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是解决疾病难题、守护人类健康的正确道路。 “张功耀事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这其实也说明,中医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家对它既有期待,也有担忧。 那么,你觉得未来中医应该走向何方? 来源:全国中医院长炮轰废除中医论 中医秘方医术失传——重庆晚报

0 阅读:0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