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滕侯簋,延续700年方圆仅50里的小国
坚持走路
2025-02-18 11:35:41
P1-5,滕侯簋,滕州博物馆
P6-7,滕侯簋,来源于网络
【滕侯簋】
西周
1982年3月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
口径为20.5厘米,底座长19厘米
圆唇鼓腹,兽首形耳,下卷龙状珥,圈足连云座,颈中饰小铺首,两侧及圈足均饰夔龙纹一周,云雷纹填地,腹座饰斜方格乳钉纹,内填云雷纹,方座四边角饰兽面纹。
器内底部铸铭文八字。滕侯鼎銘文:滕矦(侯)乍(作)滕公宝尊彝。
夏商周时期,滕州地区分布着不少古国古城。除了滕、薛、郳三国之外,还有灵邱、昌虑、欢城、戚城和湖陵(一说郁郎)等城邑,被称为“三国五邑”。
据古籍记载,“滕”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炎黄之战后,炎帝大败,黄帝率族东来,封其第十子于此,以地名为国名,立滕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同父异母的弟弟错叔绣于此,建立了姬姓滕国,史称“叔绣封滕”。
1982年3月,庄里西村一个村民在田里干活时,挖到一座古墓。他将墓中挖出的6件青铜器带到废品收购站,所幸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一眼看出这是文物,当即打电话通知文物保护部门。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挖掘,出土文物20余件。
考古研究表明,庄里西村是滕国贵族集中埋葬之地,自西周早期一直延续至战国早期。
据《左传》记载,滕国面积只有方圆50里,这样一个小国却能延续700多年,令人惊叹。
滕国历代国君积极推行强国之策,尤其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采纳孟子的治国思想,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政绩斐然。
滕州博物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