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与极氪的“双ke”合并,是李书福的一场阳谋。
2月14日,极氪智能科技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极氪已完成对领克的收购及注资事项,极氪仅以约93.67亿元的价格便收购了领克51%的股权,实现了绝对控股。
这桩约100亿的合并案,是李书福《台州宣言》主导下的一次会师,是吉利双强品牌的联手与结合,是吉利以中国自主品牌的名义冲顶世界汽车市场的唯一可能。
造车28年来,李书福始终有一执念,就是打造出一个豪华、高端的中国自主品牌。
这一点从没变过。
无论是收购沃尔沃、莲花汽车,入股戴姆勒,还是打造领克、极氪等品牌,李书福的目的非常一致:吉利要品牌向上,要造豪车、高端车,要赚品牌溢价的钱,要把中国车卖给外国人。
1997年的李书福不服气,为什么外国人造的车卖到中国,动辄售价几十万,上百万。他要把汽车的价格打下来,要造国人都买得起的汽车。
于是,吉利用了20年的时间,从低质低价的造车门外汉,成长为了自主品牌一哥,并蝉联了五年之久。
2021年的李书福不服气,为什么美国能有特斯拉这样改写世界汽车历史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加码重仓多年,却还没有一家能与之匹敌?
于是,李书福派出了麾下大将安聪慧勇挑重担,于2021年3月23日创立了极氪汽车,一家定位豪华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用了三年时间便把这家企业送进了纽交所,完成了挂牌上市。
2024年的李书福同样不服气,为什么中国车企如此努力,可18家中国上市车企的利润,不如丰田一家?为什么中国车企之间要互相打架,加剧内卷?为什么造车近30年,价廉质优的中国汽车还是没能在世界市场站稳脚跟?
这回,他对吉利再次动刀。2024年9月20日,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吉利从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个方面进入战略转型的全新阶段。
这是继2007年的《宁波宣言》后,吉利的又一分水岭。
领克与极氪的合并,就是这场宣言主导下的一次会师,是吉利双强品牌的联手与结合,亦是李书福的一场阳谋。
他要坚定打造一个豪华、高端的中国自主品牌,要实现吉利的品牌向上,要赚品牌溢价的钱,要把中国车卖给外国人。
造车28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沃尔沃,功成身退
1997年,三十五岁的李书福决定投身造车事业,那年他看着一年才几十万销量的中国汽车市场,就笃信道:“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李书福的预言在2009年就成真了。
那时,他无暇顾及这一预言的实现,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一场盛大的收购案之中。2010年,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汽车,上演了一场“农村小伙迎娶北欧公主”的逆袭戏码。
这场收购在李书福心中酝酿了整整10年。
2000年,他跟别人谈及收购沃尔沃的计划,誓要参与全球工业的并购,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时,却被耻笑痴人说梦。
但李书福不在意。他只知道,中国车企若要造好车,成为一个拥有过硬实力和受人尊敬的全球化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好老师、好伙伴。而并购一个世界级的技术与实力兼备的车企是最好的选择。
沃尔沃便是这个最好的选择。
他将沃尔沃收入囊中后,全力复兴其发展与转型。到了2024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达到76.3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为46%,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54%,插混车型同比增长了16%。沃尔沃的发展与转型皆在有序推进。
沃尔沃,确实被李书福做到了“物尽其用”。
他将沃尔沃轿车全球研发中心和全球生产基地迁到了中国,这不仅将沃尔沃的技术引进了中国,也让李书福初步实现了将中国豪华轿车卖给外国人的心愿,虽然品牌是沃尔沃的,但终究是中国制造的。
李书福满意地说道:“我们实现了让中国制造的豪华轿车为全世界市场提供服务。而且全球一个标准,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还是全球任何地方的用户,买到的沃尔沃轿车都是一套标准,没有任何歧视。”
李书福对沃尔沃“物尽其用”还体现在,领克品牌的创立。
2016年10月20日,LYNK&CO品牌在德国发布,这是由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合资成立的全球新高端品牌,中文名字译为“领克”。
出生便带有北欧基因的领克,经过9年的发展已拥有近140万用户。
2025年1月3日,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接受亿欧汽车采访时表示,2024年领克全品类产品的加权成交价是17万元,领克的新能源单车平均价是22万元+,“这个价格证明了领克一直在做高端。”在吉利与沃尔沃的赋能下,领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国际汽车品牌。
如今,领克与极氪合并后成立的极氪科技集团,却没有了沃尔沃的身影。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2月11日,曾持股30%的沃尔沃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从领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中的股东中退出。
3天后,极氪智能科技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极氪已完成对领克的收购及注资事项,完成后领克51%的权益归属极氪,49%的权益归属吉利汽车。
这意味着,将领克培养长大的沃尔沃,也阶段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功成身退。
领克也将从一个出身于沃尔沃与吉利联合打造的合资贵族,摇身一变成为了血统纯正的自主品牌,旗帜鲜明地与极氪一同代表中国自主品牌,征战全球市场。
谁是老大,既重要,也不重要
领克与极氪合并组成“极氪科技集团”的消息,在市面上被传成了“儿子收购老子”的笑谈。
因为,极氪的首款量产车001的前身,是领克的ZEROconcept量产车。
目前极氪001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5万台,这款车是促成极氪实现三年上市,在豪华纯电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肱股之臣。
往深了点说,没有领克,就没有如今的极氪。
可是,领克明明销量更好,成立时间更早,品牌更成熟。但被合并的却是领克,成了极氪的非全资子公司。
“儿子收购老子”的笑谈里也有替领克叫屈的成分。
要说领克被合并,一点委屈没有,是不可能的。毕竟,极氪脱胎于领克是不争的事实,极氪每一步成就,收获的每一份荣誉和掌声,都有领克的一份。
也先别着急替领克叫屈。因为谁是老大,谁主导,谁上位,既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是因为主导者决定了极氪与领克,甚至是吉利的未来和天花板。
2025年1月5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台州宣言》解析会上立下宏愿,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将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支撑吉利乘用车板块,乃至整个控股集团,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安聪慧深知合并后的极氪与领克,将承担集团品牌向上的重任,代表了吉利集团的天花板,是吉利以中国自主品牌的名义冲顶世界汽车市场的唯一可能。
那谁在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天花板更高?
显然,是极氪。
因为智能汽车才是未来和终局,而智能汽车最好的能源形式是纯电。极氪在纯电路线上是吉利的先行者,也是一位较为成功的实践者,而领克从诞生之初便专注的是燃油和混动。虽说极氪有在探索电混路线,但这只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权宜之计,待插混向纯电转型之时,拥有成功纯电经验的极氪将发挥优势,助力领克转型升级。
林杰也表示,此次整合,可以使极氪的智能化和电气化技术,更好地赋能领克未来的发展,为领克拥抱未来的变化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
安聪慧在极氪科技集团成立的官宣文中写道,“最强的纯电+最强的混动,将为我们打造高端豪华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构建巨大的创新势能和前景。”
领克与极氪,谁是老大,也不重要。
因为这场极氪合并领克,并不是一场弱肉强食的博弈,而是吉利双强并举,是吉利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中搏出豪华、高端和品牌溢价可能性的一记重拳,是李书福带领吉利参与全球工业的并购,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格局极其重要的一步棋。
不论是《宁波宣言》,还是《台州宣言》,每次宣言背后,都是吉利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这一步跨对了,企业则生,迈错了则死。
生死面前,无大事。谁合并谁,还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
一桩划算的买卖
领克与极氪的合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这桩合并案中,涉及的吉利、极氪、领克、沃尔沃虽说都是吉利一家人,但是除了领克之外,其余三家都是上市公司,合并操作必须合法合理,走正规程序,一切要过明面,并非是左手倒右手的私下交易。
但如何才能花更少的钱,把这桩买卖办得更划算呢?
上市公司极氪,有明码标价的市值,截至2月17日,极氪的市值为65.2亿美金,约为473亿人民币。先不说股民的掣肘,上市公司被收购这件事对市值的影响,仅仅从极氪作价约241亿人民币的51%控股股权来算,领克都难以负担。
显然,领克合并极氪,从资本层面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买卖。手握9个IPO的李书福更是深谙此理。
势在必行的合并,只能从还未上市的领克公司入手。因为未上市企业的信息无需公开,估值更好操作。
所以这桩合并案,极氪仅以约93.67亿元的价格便收购了领克51%的股权,实现了绝对控股。
真可谓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除了资本层面,领克与极氪的合并在吉利体系内部而言,也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众所周知,领克与极氪在吉利内部和市场上的竞争,由来已久。
领克与极氪都是吉利旗下的重要品牌,因为重要而总被拿来相互比较,每一次比较,都是在拿二者对标摩擦。虽说极氪和领克,本身是相互扶持的关系,又是业绩做得都不错的亲兄弟,但总被人拿来对比,谁的心里难免都会不舒服。
虽说疏不间亲,但是谗言佞语多了,加上市场竞争是残酷冷血的,又在同一个赛道上,难免会误伤。
其实早在2024年吉利汽车一季度业绩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桂生悦就曾透露过有意整合领克的想法。
桂生悦表示,领克品牌不会分拆单独上市,公司将根据整体战略对领克品牌进行深度整合,以期实现吉利汽车在效率、成本和规模等方面的最优组合。
接着《台州宣言》宣布战略整合,剑指极氪与领克合并。
2024年12月31日,李书福在新年致辞中再一次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玩小聪明,不搞投机取巧,不搞大跃进式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无论世界怎么变,我们都永远不能放弃这个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更加成功的明天。”
这也是明确地昭示吉利反对内卷,也拒绝内耗。二者合并,是吉利劲往一处使的必然结果。
据吉利透露,二者合并后,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聚焦30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聚焦20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在产品研发上,可以实现整体开发效率提升15%以上,在制造体系中,形成“大制造+大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整体组织数量可减少30%,通过组织精简,管理扁平,整体管理效率可提升20%以上。
在智能体系上,通过管理的智能化、AI化,实现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在用户运营上,可以构建“双品牌价值金字塔”管理体系,两个品牌虽独立运营,但也会建立沟通机制,充分协同。
总而言之,这场合并就是减少内耗,实现规模化的降本增效,怎么不算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呢?
用户15xxx91
领克和极氪的合并,吉利银河和几何合并等等,一是吉利规划的失败,二是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做汽车媒体人带动大家更加深入的理解产品,更深入的剖析汽车,表现不能代表一切,加速吉利的合并整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michael鹏wjp
吉利[点赞][点赞][点赞]
亚特兰蒂斯
舒服哥:收汽车了,旧品牌,旧车厂……高价回收
待到流年流月时
吉利应该比比亚迪强不少[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