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幅书法诗帖,通过书法和诗文的结合,表达了他的失落心情、仕途不畅和生活窘迫,看苏轼诗词文赋,一生豁达豪迈,其实都是假的,他的内心一直在做痛苦的挣扎。苏轼的这幅作品是典型的行草风格和墨迹书本形式,展现了苏轼的才气和学问。 苏轼,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单看《寒食帖》,与大唐书法相比较,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仔细看他的细节,属于耐看型,而且苏轼的楷行草书法作品甚多,综合起来看,你就会慢慢的喜欢和着迷,《寒食帖》奉为“天下第三行书”,成为传世国宝并非浪得虚名。 1.书法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政治、经济和科技等的发展影响,明显打上了社会的烙印。唐中期以后战乱不止,宋朝国力衰败,文化仍然是大唐文化的延续,书法依然。 2.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明显的个人风格突出,古人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有一定道理,其实这也是书法随着社会发展,书法进步、完善和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3.宋代书法四大家的“蔡”,咱不管是蔡京,还是蔡襄,其实二人书法还是很像的,“晋唐味”特点突出。苏黄米的楷书等仍然保留有晋唐之风,所以就不能完全说宋人尚“意”,其实书法一直都是多元化发展。 4.多元化发展是书法进步的普遍规律。以《寒食帖》为例:个性十足,并不怪异;个性张扬,并不张狂;文书得意,并未忘形;熟能生巧,自成一体。书法允许多元化,但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5.临帖最好还是临主流帖,练好楷书,历史上的书家大都是这样。喜欢《寒食帖》,得先研究苏轼,学习苏轼的楷书和其他作品,再临习《寒食帖》,即就是这样你也写不出像寒食帖一样的书法作品,因为你不是苏轼,不是才高八斗的苏东坡。 7.书法的内容是文化,文化是书法的组成部分。苏东坡多才多艺,是宋代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文化自信促进了书法自信,是现代书家学习的榜样。 8.书法乱象的根源是什么?看了行书天下第一、第二和第三,看到《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不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人物,只看到一些瑕疵、缺陷和个性化的东西,教条极端,妄言妄为,完全曲解了“书法创新”的涵义,走错了路子,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道而驰,这就是书法乱象的根源。
《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幅书法诗帖,通过书法和诗文的结合,表达了他
火凡的文化
2025-02-19 09:5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