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有些“一棍子打死”的味道,全盘否定,一概而论不正确,也不符合历史观,应该根据历史的不同时期进行评说。 唐朝是书法的鼎盛时期,唐朝以前书法是走上坡路的,是书法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好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强,一代新人胜旧人。 唐朝以后,宋、元、明直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的晚清前,这一阶段的历史时期,书法的确有下降趋势,但不甚明显。这个时候,毕竟人才辈出,宋有代表人物,“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元有赵孟頫;明朝代表人物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合称“明四家”,沈度“馆阁体”等;清朝前期的书法代表人物有王铎,傅山,朱耷,郑板桥,梁诗正,王文治等。 鸦片战争以后,确切的说是中国近代,现代,书法一代不如一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书法事业比民国强,在正确的文化精神引导下,大方向有所回升,有重新崛起的动向,启功前后时期书法成就斐然,随后直转急下,利益至上向“钱”看,书法再度进入困难时期,但是考验现代人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智慧。 晚清和民国时期,书法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多方面的。 1.历史的大趋势造成,书法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国力的下降,经济基础决定精神文明,经济衰退影响文化、书法衰退。 3.战乱不断,人们连饭都吃不饱,还能顾上书法。 4.民族处于危难时期,文化不自信,书法前途暗淡。 5.有些文化人士提出“灭掉汉字”,试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法更是大难临头。 6.缺乏人才,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7.缺乏社会力量的重视,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 8.机不逢时,书法的崛起和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这个说法有些“一棍子打死”的味道,全盘否定,一概而论不正确,也不符合历史观,应该
火凡的文化
2025-04-21 10:20: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