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为何唐宋之变后,西安不再适合做首都?   中国历史上,首都选址问题一直是学

思真娱娱 2025-02-21 16:48:40

施展:为何唐宋之变后,西安不再适合做首都?   中国历史上,首都选址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民国时期,钱穆等人从不同视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钱穆认为定都西安代表着一种进取精神,而定都北京、洛阳或南京则显得较为内敛保守。   然而,钱穆的观点过于强调中国的农业性格,而忽视了农牧二元结构和海洋因素的重要影响。同时,他的思考也难免受到当时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国运衰微的特定历史语境的影响。   事实上,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与其军事技术优势关系不大,更主要的是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战略优势。而长安和洛阳的兴衰,则反映了君主与豪族力量消长的过程。   当君主选择定都长安时,往往意味着他有足够的实力对抗豪族;而当定都洛阳时,则意味着君主需要与豪族共治天下。历史上,那些进取型的王朝往往出现在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时期。   唐宋之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中原豪族势力被扫荡,北方游牧民族成为帝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长安、洛阳远离北方前线,逐渐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辽、金、元、明、清等王朝时期,北京地区成为帝国的政治中心,既是农牧民族对峙的前沿,也是军事和财富的重要据点,有利于皇权对内对外的控制。   少数民族王朝对中华帝国疆域的极大拓展,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其独特的精神结构和世界理解视角的影响。   他们不再像汉族王朝那样,将中原视为天下的中心,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世界,积极吸纳多元文化,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疆域也得以空前拓展。   纵观中国历史,首都选址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决策,而是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今天,我们回望过往,更能领会先人择都的深远考量,也更能认识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华民族不断自我更新、永葆生机的伟大创造力。更多优质深度好文可到-h5/quality-list?enter_from=erchuang榜单阅读

0 阅读:0
思真娱娱

思真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