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广州的一对夫妇带着他们5岁的孩子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在解释病情时突然

卿鱼飞 2025-02-22 01:30:47

在2023年,广州的一对夫妇带着他们5岁的孩子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在解释病情时突然切换到英文,令孩子的妈妈感到不满。然而,医生的一番解释却让她感到无地自容。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医患沟通以及医生责任心的深度思考。

故事的起因是这对年轻的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时常捂着胸口哭喊“心好疼”。经过多次就医检查,最终得知孩子的心脏上长了一个肿瘤,这个消息让已经焦虑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依然在四处寻医问药,终于找到了著名的儿科专家陈欣欣。得知挂到了陈医生的号,妈妈依旧忐忑不安,孩子的病情像一座大山压在她心头。

当陈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和看片后,开始向孩子的妈妈解释病情时,突然用英文说了一句,如果肿瘤是恶性的,孩子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六个月到一年。孩子妈妈感到困惑和不满,她无法理解医生为何突然使用英文。然而,医生的一番话让她明白了,医生使用英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陈医生说,如果孩子听到这种可怕的消息,可能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单独留下孩子妈妈后,陈医生才详细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

幸运的是,孩子的肿瘤最终被确认是良性的,手术顺利完成,孩子康复出院。这场医疗危机固然是对这对年轻父母的考验,但同时也展示了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对患者家庭的贴心关爱。医生陈欣欣通过这种巧妙的沟通方式,不仅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还维护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医患沟通中的细节与关怀,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力量。

这种案例告诉我们,医生这一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需要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医生的一句英语,表面上看是沟通过程中的小插曲,实际上却是医生对病患及其家庭整体健康的深刻考量。这样的故事既提醒了我们注意医患沟通,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背后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未来的医患关系中,多一份理解和信任,或许就能换来更多的奇迹和希望。

0 阅读:34
卿鱼飞

卿鱼飞

卿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