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助听器可遇到对手了!”河北雄安,一老人去药店拿药,因耳背听不清店员讲话,急的大娘提高音量重复店员的话,可老人依旧不为所动,随后店员拿出听诊器,充当助听器给老人听,事后老人表示:好几十年没这么清楚的听到说话声了!网友:店员这一招,直接捅到助听器的腰子上了。 2月18日,在河北雄安一家药店里发生了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 李大爷已经年近八十了,因为岁数大的缘故,他耳背的毛病很严重,听力仅存三成左右,别人即使大声说话,在他听来也如同是套在塑料袋里的呐喊。 这天他走进一家要药店想要拿药,店员小林此时正在整理着货架,抬头看见佝偻着身躯的李大爷,便热情的招呼对方。 李大爷拿出处方单,告诉小林自己要取这个药。小林看了一眼,发现这个药正好是今天工作人员要去取的药,目前店里没有。 于是她便告诉李大爷,拿药的人还没回来。 李大爷摆摆手,随即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大声说道:“我听不见!”得知李大爷似乎有些耳背,小林便俯身凑过去大声的跟大爷又说了几遍,可李大爷依旧表示自己听不见。 见状小林也并没有感到不耐烦,于是小林大脑飞快运转,随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她从柜台里拿出了一盒听诊器,拆开包装,将听筒递给李大爷,示意他戴上。随后她将听诊头当成话筒放在嘴边,又说了一遍:“拿药的还没回来呢!” 刹那间,小林的声音就像穿透浓雾的钟声,清晰的撞进了李大爷的耳膜。他顿时眼前一亮,快速的回答道:“那我明天再来拿!” 眼看李大爷终于听见了,小林不住的点头,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随后李大爷便将听诊器取下来还给了小林,还告诉她,自己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这么清楚的听见过说话声了。 很快这个视频就被发到了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都夸赞小林不仅对待顾客有耐心,还特别的聪明。 面对铺天盖地的夸奖,小林却很谦虚。她说,那些走进药店的人,多半都是身体不舒服的老人,作为药店的工作人员,自然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想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 还有些网友打趣道:“一个助听器十万,一个听诊器五十。”随后不少网友都说要给家里听力不好的长辈备一个听诊器,性价比太高了。 虽然这个新闻展现了服务中的人性化温度,但李大爷一句“几十年没听这么清”和网友的评论,既是对店员机智的褒奖,也反映了一个时常被忽略的现实,那就是很多听障老人所面临的“无声困境”。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听障人群超2000万,65岁以上老人中,三分之一正经历听力衰退,但接受干预的不足6%,助听器佩戴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而且听力康复未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未干预的听力障碍使老年痴呆风险增加5倍,因为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孤独和嫌弃,认知能力也更容易衰退。 市场上虽存在低价助听器,但多数实为扩音器,缺乏降噪和频率调节功能,甚至可能因放大噪音损伤残余听力。 而专业验配的进口助听器价格高昂,动辄上万元,加之验配服务人员和网点稀缺,许多老人不得不放弃。 小林的灵机一动,其实是一种社会服务创新可能性的体现。正如她用听诊器“平替”助听器一般,在专业助听设备普及不足的现状下,公共服务场所可以通过简单工具的改造,提供临时的辅助助听设备。 比如有些一线城市的商场或是医院里,都配有震动提示器,或是增加视觉化指导设备。 当科技与制度尚未完美衔接时,个体的善意与创造力成为最温暖的过渡带。 信息来源:美丽浙江《老人药店拿药,因耳背听不见店员说话店员用听诊器当助听器给老人做解释》2025年2月17日
“这下助听器可遇到对手了!”河北雄安,一老人去药店拿药,因耳背听不清店员讲话,急
哄动这史记
2025-02-22 09:56:3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