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后却拒绝回国,甚至变更了国籍,没想到年老后她带着所有积蓄重新回到中国,其中原因令人佩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当中国科学院公布新一届外籍院士名单时,袁钧瑛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昔日的上海高考状元,如今已是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她的人生轨迹映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在求学、择业和家国情怀之间的深刻思考。 1977年,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整个中国都沉浸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憧憬中,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年轻的袁钧瑛以上海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走进了复旦大学的校园,在复旦求学期间,她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天赋,专注于生物学研究,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优异的表现使她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宝贵机会,得以前往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深造。 初到哈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语言障碍,袁钧瑛并未退缩,她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学习,很快适应了紧张的科研节奏,在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霍维茨教授的指导下,她的研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逐渐在细胞死亡机制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袁钧瑛面临了一个重大抉择,她收到了多个国内科研机构的邀请,希望她能学成归国,经过深思熟虑,她选择留在美国继续研究工作,并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个决定在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面对质疑,袁钧瑛很少公开辩解,而是用科研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哈佛的研究生涯中,袁钧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05年,她在细胞死亡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发现并定义了"Necroptosis"这一全新的细胞死亡模式,这一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作为外籍院士,袁钧瑛为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她积极推动中美科研合作,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物医学工作者,在细胞死亡机制研究方面,她率领的团队持续深入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她的研究成果对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她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带回中国,推动国内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她看来,选择留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与回馈祖国并不矛盾,相反,正是在世界顶尖的科研平台上积累的经验,让她能够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多年来,袁钧瑛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纯粹热爱,她坦言:"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因为这个选择让她能够在最前沿的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但与此同时,她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科学家的责任不仅限于实验室,还包括为祖国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随着年龄增长,袁钧瑛更加关注如何将毕生所学传承下去,她投入大量精力培养年轻科研人员,既教授专业知识,也传授科研精神,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年轻学者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 作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袁钧瑛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的现代表达,她的选择或许不同寻常,但她以实际行动证明,科学研究的真谛在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而这种进步必然惠及世界各国,包括她深深牵挂的祖国,她展示了一种跨越国界的科研精神,也展现了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深沉眷恋,这种情怀,超越了简单的国籍之别,彰显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8月28日 袁钧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研路
“我从不后悔留在美国!”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后却拒绝回国,甚至变更了
如梦菲记
2025-02-22 10:2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