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杭州出了六小龙,最坐不住的数得上苏州了。但苏州发展有个特质,很多城市穷极几十年也没参透。
杭州谈创新信手拈来,那是市场淬炼出的松弛感,可苏州呢?规划文件翻到卷边、招商指标精确到小数点,连西装革履的招商局长都带着计算器谈项目,严谨得像个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的博士生。
但正是这种紧绷,让我看到"中国制造的缩影"——哪个城市在转型升级时不是如履薄冰?苏州硬是把产业转型的国家命题,变成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焦虑实录。苏州连杭州都侧目——能稳坐GDP前十,绝非偶然,这是把危机意识刻进基因的必然!
苏州转型有条铁律:阵痛不可怕,泡沫才致命。你看它搞生物医药,产业园图纸画了三稿还要追问产业链闭环没,连自曝纳米产业投入产出比不如深圳这种大实话都敢写进报告,反而让投资者觉得苏州靠谱。当年押注液晶面板,技术参数核五遍还要确认专家论证充分吗。
有人笑它万亿俱乐部常客还学不会特大城市做派,要我说,能把焦虑转为务实、把谨慎拗成稳健,这才是真功夫。从乡镇企业的青涩学徒,到双循环的战略支点,苏州用四十年证明:手抖不影响造芯片,嘴硬不耽误干实事。毕竟时代早就验证——会焦虑的城市,才配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