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形机器人: 行业快速发展,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GS (J. Du, 25/2/20)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迄今为止的进展表明该行业可能正从研发阶段进入2025年的量产阶段。特别是在亚洲,许多上市的供应链公司已经公开披露了计划进入或进一步推进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业务,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全球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2035年在我们的基本情景和乐观情景下,市场总值 (TAM) 分别将达到380亿美元和2050亿美元。此外,鉴于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和各种可能的技术选项,我们认为竞争格局将继续演变。 行业进展: OpenAI/NVIDIA的新进展以及顶级玩家与汽车OEM/制造企业的成功合作,可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参与者进入2024年,尤其是在中国。2024年,15家公司进入了人形机器人行业,17款新的机器人原型在中国发布(相比2023年的10款原型)。像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科技、汽车和新能源行业的顶级玩家也宣布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与2023年相比,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领先者在2024年已基本开始了工厂测试或初步商业化(如Figure/Agility/Unitree/AGIBOT/乐居)。随着这一领域的进一步进展,暗示该行业可能会进入量产阶段(从研发阶段转向量产阶段),预计进入2025年。 根据GS与投资者的互动,目前市场共识认为,考虑到制造业、服务业、老龄化护理等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全球1百万台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终是可实现的;前提是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和成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然而,关于实现这一百万台出货量的时间表仍然存在差异(在基本情景下,GS预计2034-2035年实现,乐观/最乐观情景下预计2030-2031年/2028-2029年)。 技术拐点: 特斯拉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展示了大大增强的硬件灵活性和稳定性,但整体技术水平仍未达到工业或消费环境中大规模应用所需的精度、一致性和成本要求,主要是因为通用和自主AI能力尚未成熟。GS认为技术拐点可能出现在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色时: 解决多个通用任务:通用性是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关键区别。因此,GS认为,人形机器人必须至少能够熟练完成多个(例如5-10个)通用任务,才能开始大规模应用。 高成功率和持续的稳定性:长时间操作下的高成功率和稳定性确保了人形机器人的稳定输出,这对于商业化至关重要。 快速推理:人形机器人的高效推理和反应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并改善客户的互动体验。 由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拐点仍不明确,GS预测到2027年和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分别为76,000台和502,000台,这一预测速度较市场预期慢,因为GS认为AI驱动的机器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准备好,即高效地完成通用任务并确保高成功率和稳健性。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GS(J.Du,25/2
丹萱谈生活文化
2025-02-23 10:52:40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