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透露,自家养猪场启用机器人,成本比雇人便宜一半。
在成都养猪基地,切菜工张大姐发现,去年车间还有300人,如今只剩18台机械臂。这些机械臂每月电费仅800元,却能顶20个熟练工。刘永好算账,一台切菜机器人12万,是两名工人一年工资,企业两年就能回本。
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加速。新希望投资37家机器人公司,生猪屠宰线裁员超60%。智能分拣机误差率0.03%,比人工低15倍。青贮饲料机器人能24小时工作,一台可替代1400名铡草工。
河北一农户账单对比,凸显机器人成本优势。机器人组年维护费7万、电费3.5万;人工组五险一金支出89万,还有22万工伤赔偿。
这一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感慨:“难怪菜场招工不要35岁以上的。”
科技冲击传统农业,我们在为效率提升高兴时,也要关注劳动者命运。机器不知疲倦,可起早贪黑的农民,饭碗谁来保障?科技进步不能只是资本的盛宴,为转型期农民谋出路,远比制造更多机器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