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家总说要刺激穷人消费?背后的道理其实挺实在的 来源:小李新视角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特别火:国家为啥老想着让咱们普通老百姓多花钱,而不是让那些有钱人多消费?有人算过账,说20%的有钱人掌握着80%的财富,随便一个富豪的消费顶得上咱们一千个普通人。这话乍一听还挺有道理,可仔细琢磨琢磨,发现事情真不是这么简单。 前两天刷手机看到条评论特别有意思,网友@打工人的倔强说:"我算是看明白了,拼多多能火起来,全靠咱们这些月薪五千的打工人。要是都等着有钱人消费,估计电商平台早黄了。"这话虽然带着调侃,但还真点出了关键——咱们普通老百姓才是消费市场的"扛把子"。 记得去年过年,老家县城突然冒出好多家电专卖店。我二叔家刚换了台55寸的液晶电视,说是政府有补贴,比网上还便宜。这事让我想起经济学老师上课讲过的"边际消费倾向",说白了就是咱们普通人要是突然多挣了两千块,大概率会拿去换个手机、吃顿好的,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东西。可要是马云突然多挣了两个亿,你猜他会去买多少碗豆浆油条? 这道理其实特别实在。像咱们这些普通打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刨去房租水电、吃喝交通,能存下千把块就不错了。这时候要是多出个千八百的收入,谁不想改善下生活?我同事小王就现身说法:"去年发了年终奖,我立马给家里换了台全自动洗衣机。要是让我存着不花,心里总痒痒。"可换成那些住别墅开豪车的富豪们,他们多挣个几十万,估计连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 有数据显示,咱们国家14亿人口里,月收入超过2万的不到3%。这就意味着,真正撑起消费市场的,还是咱们这些月薪几千的普通人。早上街边的煎饼摊,中午的外卖小哥,晚上超市抢特价菜的大爷大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销,加起来可是个天文数字。就像网友@精打细算过日子说的:"别看我们穷,但架不住人多啊!每天多花十块钱,乘以几亿人就是几十个亿的市场。" 说到这有人要问:"那富人消费不也挺重要吗?"这话没错,但得看怎么比。我有个做奢侈品销售的朋友就吐槽:"有钱人买块表顶普通人十年工资,可这样的客户一年也碰不上几个。"反观楼下小餐馆,虽然每单就几十块钱,但天天爆满。这就像盖房子,富人消费是房顶上的琉璃瓦,看着漂亮但用量少;咱们普通人的消费才是地基里的砖头,虽然不起眼但缺一不可。 去年疫情期间政府发消费券的事大家还记得吧?当时网上有个特别真实的对比:领到消费券的打工妹直奔超市买米面油,而公司老板老张把省下的钱转手投了基金。这事正好印证了专家的说法——刺激普通人消费见效快,钱能直接流入实体经济。就像网友@人间清醒说的:"给富人减税他们拿去炒股,给穷人发钱转身就花在菜市场,哪个更能带动经济明摆着。"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不是说富人更会花钱吗?"其实这里有个误区。有钱人的消费确实阔绰,但他们的钱更多是"左手倒右手"。比如花500万买幅画,这钱进了收藏市场转一圈,最后可能又回到富人兜里。可咱们普通人花500块吃顿火锅,这钱要养活种菜的、养牛的、运输的、服务员,最后变成无数人的工资。经济学家管这叫"消费乘数效应",简单说就是普通人的一块钱能撬动更大的经济循环。 说到就业就更明显了。咱们国家制造业、服务业提供了上亿个岗位,这些行业全靠普通人的日常消费撑着。我表姐在服装厂当会计,她说:"要不是咱们普通人都爱买平价衣服,厂里300多号人早下岗了。"反观那些高端定制服装,虽然一件卖好几万,但全厂工人可能还没人家一个设计师团队人多。 当然,不是说富人消费不重要。只是从整个经济大盘来看,普通人的消费就像毛细血管,虽然单个体量小,但遍布全身才能维持机体活力。就像前些年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让无数农村家庭用上了冰箱彩电,不仅改善了生活,还救活了不少濒临倒闭的制造企业。这种普惠式消费带来的连锁反应,可不是几个土豪买游艇能比的。 最近网上有个新词叫"穷人经济学",说得挺在理。专家们天天琢磨怎么让咱们多消费,不是不知道富人更有钱,而是看准了普通人的消费更能带动就业、盘活市场。就像网友@搬砖小能手说的:"我们虽然穷,但架不住人多力量大。每天多买杯奶茶,全国就能多养活几十万奶茶店员工。" 说到底,刺激消费这事儿就像做饭,既需要鲍鱼海参提升档次,更离不开大米白面管饱。现在国家推的乡村振兴、个税减免、消费补贴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让更多普通人敢花钱、能花钱。毕竟,只有让大多数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经济这盘大棋才能真正活起来。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普通人的消费能力,才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下次再听到专家说要刺激消费,别急着吐槽,说不定你多买件衣服、多吃顿火锅,就是在为国家经济做贡献呢!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专家总说要刺激穷人消费?背后的道理其实挺实在的 来源:小李新视角 最近
烁耀中原地
2025-02-23 20:33: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