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清点战俘,发现有63个英国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新兵突然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3 21:18:54

1951年,志愿军清点战俘,发现有63个英国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新兵突然开口:“这些都是刘光子抓的。”   (信息来源:2024-03-14正北方网——俘敌63名的孤胆英雄刘光子)   1951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战后盘点俘虏名单时,发现竟然有63名英国军人没人来认领。   这事儿让指挥部留意上了,战功怎么都没人去领呢?   这批俘虏的身份也非同寻常,他们是英军的精锐部队——格罗斯特营的士兵。   最终,两名新兵战士的报告揭开了谜底:这些俘虏都是他们的组长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这消息传开后,大家都惊呆了,谁能想到一个人竟然能俘虏63个人,真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刘光子,1921年出生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25岁那年应征入伍,历经太原、兰州两大战役,还两次获得表彰。   1951年初,刘光子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成为志愿军63军187师561团1营2连的一名班长。   在残酷的朝鲜战场上,他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   雪马里一战,志愿军一路猛攻,英军慌忙撤退。   战局清晰后,刘光子接手了清理战场的活儿,领着两个新兵开始搜寻。   说实话,这个任务他并不满意,他更渴望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尽管军人首要任务是听从指挥,但他还是踏实完成了任务。   沿着山梁前进,沿途散落着英军丢弃的武器装备。   刘光子捡了几挺机枪和一些手雷。   他突然看到,在山弯那边,几个英国士兵正鬼鬼祟祟地藏着。   刘光子心中一喜,感觉立功的机会来了。   他带着两名新兵登上一个小高地,准备先观察情况再行动。   然而,接下来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高地下方,一百多名英军士兵正在拆卸火炮。   这应该是一个英军炮兵连!   刘光子既紧张又兴奋。   两个新兵都是新手上路,第一次上战场,他得保护好他们。   刘光子让人在石头后面站岗放哨,用机枪帮忙挡着。   做好准备后,刘光子端着冲锋枪,快速冲下山坡,朝着英军扫射,同时不断投掷手雷。   几个英军士兵应声倒地。   刘光子为了吓唬敌人,假装大声吆喝,一边往前冲一边喊,一营往左边走,二营往右边,快冲啊。   两名新兵也配合着开枪射击。   英军听不懂中文,但他们能猜到这是在指挥冲锋,以为碰上了志愿军大部队。   英国军队瞬间乱成一锅粥,被打得晕头转向,士兵们四处逃窜。   刘光子赶紧开枪击倒了几个想逃的英国兵,接着用不太顺溜的英语大声喊:“别乱动,投降没事!”   看到战友被击中身亡,剩下的英国士兵害怕了,老老实实地放下枪,举起手表示投降。   面对这么多俘虏,刘光子心里多少有点紧张。   毕竟只有他一个人,如果这些英军拼死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有几个英军士兵看到只有刘光子一个人,便开始蠢蠢欲动,试图捡起地上的枪进行反击。   刘光子动作敏捷,迅速扣动扳机,几个捣乱的俘虏被他当场击倒。   剩下的英军彻底被吓住了。   刘光子故作镇定,对着天空打了一梭子子弹,示意俘虏们排好队,举起双手跟着他走。   两名新兵也跑了下来,端着枪警戒。   在押送俘虏返回的路上,并不太平。   几个英军士兵试图逃跑,都被刘光子击毙。   途中还遭遇了美军的轰炸,又损失了一些俘虏。   等到了志愿军驻地时,原本一百多人的英军炮兵连,只剩下了63人。   刘光子立下了大功,但他性格内敛,没有主动报告。   直到部队清点俘虏时,才发现了这63名无人认领的英军战俘。   最终,两名新兵说出了真相。   刘光子因勇敢表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并获评一等功。   朝鲜给了他“二级孤胆英雄”的荣誉和“十级战士勋章”,金日成还亲自见了面。   后来,刘光子还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   斯大林对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国士兵能俘虏这么多英军感到不可思议。   刘光子轻描淡写地表示,那时候就是拼了。   1958年,刘光子退伍后回到家乡,相继成了杭锦后旗召庙公社的武装部长和旗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   他是个真正的军人,干活特别认真,生活简单,心里只想着为老百姓做事。   他常说,做人要多做少说。 他一直用那个在战场上捡来的破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从不跟家人提起自己的英雄事迹,孩子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父亲的传奇经历。   1996年,刘光子因病去世,享年75岁。 他的一生,一直在战斗,也一直在付出。   他从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到扎根基层的普通干部,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牢记初心,不断努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