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鱼趣之八——插袖子。 袖子,是捕鱼的网具之一,它一般由十二把组成。每把长约三到四米,网高约三十厘米左右,上下两条网绳,中间是长短不一的铁圈口网袖,类似于我们的衣服袖子,专门对付跟潮走的梭鱼。 它的捕鱼原理是,在辽河口滩涂上寻找含由“油泥”(有机质)的地方,特别是找有梭鱼抢食蹚出的沟痕。在落潮末端将袖子的竹签迎涨潮方向插进泥里,使其牢牢地固定住。切记插网时要走在油泥的反方向,否则上面有脚印容易惊走了梭鱼。 按照渔民的说法,梭鱼一般贴水皮追逐食物,但它们必须要经常成群结队俯冲到有油泥的地方补充食谱,特点是抢一口就走。 一旦碰巧遇上迎潮张开的鱼网,它一抬头就正好钻进了袖子。本能的驱使让它们马上竖起脊梁骨上的硬刺,同时拼命挣扎,结果越挣越死,直到被网缠成一团。一句话,插袖子全靠碰大运,与技巧关系不大。 我是在渔民手把手教导下学会的这种捕鱼方法,插网容易,寻找油泥很难,什么时候逆光找,什么时候顺光寻,都很有讲究。若是在没有油泥的地方插网,等十二小时一个潮也没有用,那和打麻将看“对倒”的是一伙的。 插袖子是很耗时间的活儿,一般算准大落潮时间在凌晨,骑自行车到西炮台和四道沟之间的滩涂上,蹚着及膝盖的淤泥找准地方将网插牢,再上岸清洗干净开始等候,看潮涨潮落直到夕阳西下,才带着网兜随着退潮去起网。 若说辽河入海口什么时候最美,当然是秋天的傍晚时分。岸堤里的芦苇绿意未减,堤外海滩上一簇簇的碱蓬如远方的火烧云,海鸥跟着起网的人们上下翻飞,它们知道只要人在水中拿鱼,随手扔掉的小鱼小虾就足够吃饱喝足了。 起袖子网就像今天的开盲盒,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反正我插的网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碰上过:有壳硬如石的鬼头蟹、张牙舞爪的小梭子蟹、扁平的小塌板鱼、尖扣鱼,只能做鱼饵的猴獠子(类似于泥鳅鱼,体红像猴子的小弟弟),最容易挂坏网的虾爬子,还有晶莹透明的海蜇。 记得第一次从网上摘下大头宝鱼时,它身体上带着水珠的颜色被落日余辉映照着,金黄中带着一抹红晕,那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美的鱼类画面。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市场上的大头宝鱼其貌不扬,在那个场景里却如此惊艳?直到无意中读了温瑞安的小说《碎梦刀》,说的是众人以命相争的武林至宝,就是一把普通的刀,直到主人公被强敌追杀到河中垂死挣扎时,刀身沾水映出万道霞光,晃得敌人睁不开眼睛而被反杀。这才明白,一定条件下的阳光和水在物体表面折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插了许多次袖子,最大的收获是一条五斤重的白眼梭鱼。那是起到最后一把网是,水面上忽然翻起浪花,这么大的梭鱼在水里人根本拿不住,只好连袖子一起塞到网兜里,拖泥带水的走了半个小时才上岸。 如今去那里转悠,再也看不见滩涂上插网赶海的身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图片一、二来自网络,侵权速删。图片三为大头宝鱼。
辽河鱼趣之八——插袖子。 袖子,是捕鱼的网具之一,它一般由十二把组成。每把长约
沈阳烟枪历史
2025-02-23 23:20: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