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陈继承的知名度不高,但他并不是个善茬,在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任上,连总司令傅作义都拿他没有办法。
老蒋的 “八大金刚” ,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在这八人之中,陈继承的名气相较而言确实最小。
陈继承,字武民,江苏靖江人。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在北伐时,是老蒋第一军系统的骨干,获取了信任。
1947年12月,老蒋设立华北“剿总”,以傅作义为总司令。傅作义是杂牌出身,老蒋用他是不得已为之,故而让陈继承以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的身份,进行制衡。
在老蒋的授意下,华北“剿总”的“中央军”将领,都唯陈继承马首是瞻,对傅作义阳奉阴违。
一次,,傅作义在华北 “剿总” 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主张对部分据点的兵力进行调整,以提高机动兵力。
陈继承反对说:“傅总司令,你这想法怕是不妥吧。那些据点的布防,已报请南京国防部,蒋总统也知道了,轻易撤回,如何交代?”
傅作义眉头一皱,解释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分散兵力只会被各个击破。集中力量坚守核心据点,机动兵力打运动战,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陈继承坚持说:“傅总司令,这兵力部署之事,还是要慎重。”
会议最终在不欢而散中结束,傅作义的计划因陈继承的阻挠未能通过。
此后,在物资分配上,陈继承同样横加干涉。后勤部门按照傅作义的指示,准备将一批紧缺的弹药优先分配给前线作战压力较大的部队。
前线的部队,以傅作义的“绥远系”居多,陈继承自然不同意,横加干涉,使得原定物资,只有不到一半实际到位。
类似的例子很多,陈继承在华北 “剿总”副总司令任上, 凭借其与老蒋的特殊关系,肆意干涉军事和政务,使得傅作义处处受限,颇受掣肘。
辽沈战役打响后,老蒋见华北大战在即,为了让傅作义替他卖命,将陈继承调回南京任卫戍司令。
这时的老蒋,对陈继承已不满意,在下野前,委任黄埔一期的张耀明为卫戍司令,陈继承改任“上将战略顾问。”
陈继承心灰意冷,不久后跑去香港当了寓公,后来受老蒋之约去了台湾,领取上将的薪水养老,淡出了军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