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说我们生产能力过剩,其实我们自己内心也是这么觉得的,但不能说出来,扰乱士气嘛,但三年后我们的生产能力就有释放的机会了。2026年,我国计划发射嫦娥七号探月,它执行的仍然是探测性任务,还不具备生产性;2028年,我们将发射嫦娥八号探月,届时任务将包含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向外星球发送工程建设性任务,我们第一次带着生产的目的向着广袤的太空进军。只要涉及资源利用,一定会形成产业,是产业就可以培养成一个经济增长极,关键在于,它不是孤军奋战,地球上的一切科技高地都会把产能向这个方向集中,从材料到芯片,从人工智能到精密加工,从大数据到物联网,从生物基因到能源革命,这些看似现在不太能拉动消费的前沿产业,到时会因月球基地的筹建找到自己的成果落脚点,然后反向形成民用服务,重新拉动经济,这才是对西方新自由主义脱实向虚经济模式的绝杀。
直接靠高科技拉动就业是徒劳的,必然导致大量“无用阶级”出现,我们需要月球这个平台转换一下,让高科技变为新兴民用服务,再用新兴服务吸收就业就亲民多了。这就像100多年前进城打工的美国农民,他哪里懂什么内燃机技术,但当这种技术转化为可以带着人到处跑,还不用喂草料的四轮车时,他就愿意加入这项生产活动,因为他知道,努力工作就能拥有这个叫“汽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