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四川一8岁男孩被人拐卖,几年后,他在安徽养父家里吃折耳根和腊肉时,突然对口中的味道感到十分地熟悉,随后告诉养父母,这味道好像是我家里的味道! (信息来源:2025-02-18 封面新闻——男子漂泊近半世纪后成功寻亲) 1972年,一个名叫杨海军的男孩降生在四川绵阳的农村,不久,父母离异,在当时的乡村,这是一个难以启齿的伤痛。母亲带着他和妹妹改嫁,虽有了新父亲、新奶奶,但这个被改名为郭昌康的孩子,始终感受不到真正的家的温暖。 后奶奶对他们兄妹俩并不友好,吃肉的时候,总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她看见,有一次,他多吃了两块肉,被后奶奶狠狠地打了一顿,年幼的他,第一次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滋味。 外公家的暖烘笼、外婆的香腊肉、集市上的戏台,这些零碎的画面构成了他最初的家的记忆。 1978年,8岁的杨海军带4岁妹妹郭丽英买弹珠,他让妹妹等候,却再未回来。妹妹等到天黑,哭着回家,这一天,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杨海军误上客车,被风景吸引,这一走竟是46年,他被陌生人带走,辗转卖至安徽蚌埠冯家。命运的捉弄让他失去了回家的方向。 在冯家屡次逃跑未果,因"养不熟"被转给小舅子又送回,养父意外去世后,他被送至崔家,改名崔北平,但始终记得自己叫"小军",这个名字是他与过去唯一的联系。 在崔家,他依然不断寻家,每次狼狈归来,养母都默默为他清洗,12岁时,崔家最终放弃,给他两块钱让他自己找家。 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他与流浪汉拾荒度日,为攒钱回家做尽苦工:下矿、搬砖、卖羊肉串。火车站、桥洞和路边成了他临时的家。 他不停在安徽、四川间奔波,赚钱与寻亲交替进行,从未放弃回家的希望。 2007年,他在阜阳遇见同样漂泊的贾节花,她也是被养父母抚养,为逃避包办婚姻而离家,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相知,成为彼此的依靠,贾节花为杨海军带来温暖,让他的寻亲路不再孤单。 2008年汶川地震后,担心亲人安危的他与贾节花骑三轮车回四川,因记得母亲提过带"阳"字的地方,他选择在江油落脚,一边收废品谋生,一边寻找亲人。 他加入"宝贝回家"网站,积极参与各类寻亲活动,骑着贴满寻亲信息的三轮车穿梭街巷,四处打听。他甚至请人画出记忆中的家园,希望能找到相似的景象,每一次的尝试都饱含着对家的渴望。 2019年,在志愿者协助下,他登上央视《等着我》节目寻母,然而,当大门开启,迎接他的只是节目组工作人员,而非日思夜想的母亲,这一刻,他终于泪崩,46年的思念喷涌而出。 这么多年,杨海军几乎不吃汤圆和饺子,他跟贾节花约定,等回家了再吃,汤圆和饺子,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家,是他心中最深的渴望。 寻亲的路上充满了希望和失望,他几乎要放弃了,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回家的执念,这么多年,他终于想起更多关于家人的信息,他有哥哥或姐姐,母亲叫周素珍,父亲似乎叫郭继财,这些模糊的记忆碎片,成为了他寻亲的关键。 2024年,寻亲终见曙光,志愿者将范围锁定在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当地热心人童长明被他的故事打动,决定伸出援手。 作为祖源爱好者的童长明,通过基因平台联系上龙正镇的郭影,二人合力打听,找到了与杨海军描述相符的郭际泽,DNA比对证实,郭际泽就是杨海军记忆中的父亲郭继财,他的两个哥哥和妹妹也都在仁寿。 2月16日,杨海军携简单行李和一只流浪犬,回到阔别46年的家乡,与亲人相认时,他们抱头痛哭,46年的漂泊终于画上句号。 他品尝到朝思暮想的芝麻汤圆,那甜味是家的味道,他恢复原名郭昌康,找回了失落的身份。 如今,郭昌康暂住大哥家,重拾亲情,他不愿成为家人负担,希望得到政府援助在老家安顿,用余生弥补对亲人的亏欠,当地政府承诺将尽力解决他的生活困难。 46年的漂泊,郭昌康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如今,他终于回家了,这不仅是一个漂泊故事的终点,也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
1978年,四川一8岁男孩被人拐卖,几年后,他在安徽养父家里吃折耳根和腊肉时,突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4 18:19: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