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名幸存的孕妇,留下的一张老照片,她的名字叫李秀英,李秀英是一个新婚不久的年轻女子,七个月身孕。然而,由于日本兵的侵略,她的美好生活瞬间破灭了。面对丈夫随军撤离南京的情况,她因为身体不便,只能留在这片被战火包围的土地上。 在南京博物馆的展厅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一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正对着镜头浅浅微笑。这是1937年年初拍摄的,女子就是李秀英,当时她刚与一位军医完婚,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发动全面进攻。随着上海相继沦陷,大量难民开始涌入南京。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从上海逃来的人们描述日军的暴行。原本热闹的街市渐渐变得冷清,不少市民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往内地。而此时的李秀英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行动不便,无法随着其他市民一起撤离。 李秀英的丈夫作为军医,接到了随军撤离的命令。在南京火车站,这对新婚夫妇不得不面临分离。站台上挤满了准备撤离的军人和难民,李秀英的父亲搀扶着她,看着丈夫随着医疗队登上了火车。 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南京城内的气氛越发紧张。李秀英的父亲得知美国教会在城内设立了国际安全区,便带着女儿投奔到了美国教会学校。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许多与他们有着相似遭遇的难民。有从上海逃难来的商人,有本地走投无路的工人,还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撤离的官员家属。 教会学校里的避难生活并不好过。每天都有新的难民涌入,带来外界更多令人不安的消息。但人们依然抱着一线希望,认为日军不会轻易冒犯美国人,教会学校应该是一处相对安全的庇护所。李秀英和父亲被安排在一间教室里栖身,白天帮忙照料其他避难者,晚上就席地而睡。 然而,这种看似安全的生活在12月初就被打破了。南京保卫战爆发后,炮火声日益逼近,教会学校里的避难者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直到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街道上传来的枪声、哭喊声和日军的吆喝声,让所有避难者都心惊胆战。教会的外国教师们试图用他们的身份来保护这些难民,但局势已经完全失控。 这段时期的南京,每个人都在挣扎求存。李秀英虽然有国际安全区的庇护,但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每一个人。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12月19日,一队日军借口搜查中国士兵,强行闯入了教会学校。外籍教师们试图阻拦,但最终未能挡住日军的搜查。为了保护已经怀孕七个月的李秀英,学校工作人员匆忙将她安排到地下室躲避。然而,这个暂时的藏身之处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三名日军冲进地下室后,面对他们的暴行企图,李秀英奋起反抗。在这场不对等的搏斗中,这位孕妇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然而,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终究难以抗衡三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激烈的反抗过程中,李秀英身中37刀,最终因失血过多昏迷倒地。 当时在美国教会医院工作的史密斯医生接到消息后,立即带领医护人员赶往现场。他们在地下室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李秀英,当时她全身是血,已经出现休克症状。在这种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冒着被日军发现的风险,用担架将她秘密转移到了医院。 在美国教会医院里,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生和护士展开了紧急抢救。手术室里的灯光彻夜未熄,医护人员轮番上阵,为李秀英缝合伤口、输血、控制感染。这场抢救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李秀英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她腹中已有七个月的胎儿却没能逃过这场劫难。 战后的岁月里,这段惨痛的经历始终萦绕在李秀英的记忆中。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几十年后,这段往事又一次被翻了出来。1999年,一位名叫松村俊夫的日本作家在其著作《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中,公然质疑李秀英的证词,声称她的经历是编造的谎言。 面对这种诋毁,已经年过花甲的李秀英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她将松村俊夫告上了东京法院,要求他就书中的不实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名誉损失。 这场官司持续了三年多,期间经过多次激烈的辩论和取证。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东京法院作出了有利于李秀英的判决,要求松村俊夫赔偿150万日元的名誉损失费。 然而,法院并未要求松村俊夫公开道歉,这让李秀英感到遗憾。即便如此,她仍然继续为历史真相奔走呼号,直到2004年在南京去世,享年86岁。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