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短短二三十年,却能出那么多大师?有句话说的好,四亿文盲的民国盛产“大师”,屡战屡败的国军多出“名将”…… 大师多还不是因为识字率太低了,当时民国的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十,随便拉出来一个认字的,都算文化人了。 (阅读前先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像黄侃这种十年换九个老婆,个个是他学生的,也能称为大师,沈从文这种天天给女学生写情书的,也算大师。 甚至女学生不堪骚扰,找到胡适请他帮忙,没想到胡适却让女学生嫁给沈从文,此后还发表过一系列软骨头言论,也算大师,这些所谓大师的品行和学问,你们自己品吧。 你现在去大专随便抓一个学生,扔到索马里去,那他高低也是个文化教员。 之前我看到一个中国驰援非洲的消息,有个中国专家对他的非洲徒弟说:“好好学习,等我回国了,你就是你们国家的行业奠基人了。” 很多民国的大师之流,也就只在民国能培养出来了,按彼时的标准,在80年代的澡堂子里,这样的大师一砖头能拍着六个……
为什么民国短短二三十年,却能出那么多大师?有句话说的好,四亿文盲的民国盛产“大师
柳淮蕊
2025-02-25 11:41:41
0
阅读:92
老何
沈就是写小说的,谈不上学问,黄侃可是真大师。学问归学问,人品归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