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的暴烈边界:当戒尺变成巴掌 2月25日,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操场,一

巧兰玩转趣事 2025-02-27 09:37:23

教育惩戒的暴烈边界:当戒尺变成巴掌 2月25日,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操场,一段教师掌掴学生、双方扭打的视频引发全网震怒。涉事体育老师因学生动作不规范争执后,直接挥出耳光,学生不甘示弱反击,最终演变为肢体冲突。这场失控的“教育惩戒”,撕开了现代教育最刺眼的伤疤。 当地教体局火速停课调查,校方称教师已道歉且学生情绪稳定。但舆论场撕裂成两极:有人高呼“教师失格,必须严惩”,也有人质疑“学生吐口水挑衅,老师就该忍气吞声?”。 然而,当教育惩戒的尺子变成巴掌,当师生冲突的代价是尊严践踏,任何“事出有因”的辩解都显得苍白。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文禁止体罚,但基层教师仍困在“不敢管、不能管、不会管”的泥潭。心理学数据显示,长期职业倦怠的教师,非理性惩戒风险飙升23%。 这场闹剧背后,是教育生态的深层危机:教师被异化为纪律执行者,学生被塑造成“不能还嘴”的服从者,而教育本该是双向奔赴的修行。 淄博这记耳光,打疼的不仅是学生脸颊,更是整个教育系统。当惩戒权沦为情绪宣泄工具,当师德红线屡屡失守,我们需要的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叩问:教育究竟是驯服,还是唤醒?

0 阅读:67
巧兰玩转趣事

巧兰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