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名女战士最后上路时,要求跟鬼子合张影,小鬼子山下弘一欣然答应,却没

玲珑说历史 2025-03-02 09:16:30

1938年,一名女战士最后上路时,要求跟鬼子合张影,小鬼子山下弘一欣然答应,却没承想,这张照片却成了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1938年的一个清晨,在安徽和县的一处临时关押所,一名年轻的女子要求与日军合影。在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中,这位24岁的年轻女子身着战斗服装,尽管头发凌乱,却依然昂首挺立。 她的嘴角挂着一抹令人难忘的轻蔑微笑,仿佛在无声地嘲讽着身后那些手持屠刀的日军。这个年轻女子就是成本华,一位出生在安徽和县的抗日女战士。 成本华出生于1914年,来自一个有着深厚武术底蕴的家庭。在和县这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习武传统代代相传,影响着每一个生长于此的年轻人。 从小耳濡目染的武术熏陶,让成本华不仅掌握了强健体魄的本领,更培养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在那个军阀混战、列强觊觎的年代,这样的性格塑造为她日后的抗日征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本华逐渐认识到了国家面临的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日益显露,国难当头的形势让这位年轻的姑娘开始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参与抗日救国活动的过程中,成本华结识了同样怀着爱国之心的青年刘志谊。两个年轻人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中互相欣赏,彼此扶持。 刘志谊是一位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在学生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他与成本华志同道合,两人都将抗日救国视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爱情与责任往往交织在一起。成本华和刘志谊的结合,不仅是两颗相爱的心的结合,更是两个为国奋斗之人的携手共进。 这对年轻的夫妇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活动中。他们组织民众识字读报、宣传抗日理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力所能及的准备。 和县位于长江下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日军的铁蹄逼近了这片土地,而此时的成本华和刘志谊,已经做好了为保卫家园付出一切的准备。 1938年初,日军为了控制长江沿线的战略要地,开始对安徽和县发动猛烈进攻。和县地处长江下游,不仅是水陆交通要道,更是通往南京的重要门户。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和县县长赵永智挺身而出,组织当地群众成立自卫队进行抵抗。在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中,刘志谊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被推选为自卫队副队长。 成本华和丈夫刘志谊并肩作战,他们和自卫队的战士们一起,在和县的街巷中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这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自卫队,用最朴实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然而,在力量悬殊的对抗中,伤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支队伍。一次战斗中,刘志谊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失去丈夫的成本华并没有被悲痛击倒,相反,她选择继续留在战斗第一线。赵永智看到她的处境,曾劝说她转入后勤工作。 但是亲眼目睹丈夫倒在战场上的成本华,更加坚定了要与日寇战斗到底的决心。她拒绝了赵永智的好意,依然坚持在前线战斗。 日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和县的抵抗力量在悬殊的实力差距下逐渐减弱。自卫队的战士们虽然英勇顽强,但最终还是难以抵挡装备精良的日军。 在一次激烈的巷战中,成本华和几名战友被日军包围。他们奋力抵抗,打退了数次进攻,但最终因为弹药耗尽而被俘虏。 日军将成本华和其他被俘的抗日志士关押在一处临时监狱中。这些抗日志士虽然被俘,但他们的精神始终没有被打垮。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成本华和其他战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即便在身陷囹圄的困境中,她依然保持着一个抗日战士的尊严。 这段时期,日军在和县的暴行不断升级,他们对待战俘的手段也越发残暴。然而,这些暴行不但没有摧毁抗日志士的意志,反而让他们的反抗精神更加坚韧。 成本华在狱中得知,日军即将对所有战俘进行处决。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考验,她和其他战友一样,展现出了令敌人都为之震撼的从容气度。

0 阅读:43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