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潮汕知府陈兆棠,走上绞刑台,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被五花大绑地悬挂

玲珑说历史 2025-03-03 09:04:59

1911年,潮汕知府陈兆棠,走上绞刑台,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被五花大绑地悬挂在房檐下,嘴里塞满干粪,虽然他看起来可怜,却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丝毫的同情。 一个人从惠州到潮州,短短的路程却让百姓闻之色变。陈兆棠在惠州知府任上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整个广东。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随后领导了惠州起义。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陈兆棠对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手段却让人记忆犹新。 在"清乡"的旗号下,陈兆棠在惠州大开杀戒。他不仅对参与起义的人赶尽杀绝,还株连无辜百姓,以至于清政府称他为"能员",而民间则给他起了个"屠夫"的绰号。 1910年,陈兆棠即将调任潮州的消息传来,潮州百姓人心惶惶。当地议长丘逢甲专程拜访陈兆棠,试图了解他的施政方针。 面对丘逢甲的询问,陈兆棠说出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惠州的富人比不上潮州的乞食,人穷生盗心,潮州向来称为易治,我到任后会以顺理治民、不伤百姓。" 然而到任后的陈兆棠完全撕下了温和的面具。他延续了在惠州的做法,大力推行清乡政策,在潮州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他规定每天要抓到固定数量的"罪犯",直到木枷用完为止。许多无辜百姓被强行扣上"盗贼"的帽子,这种做法后来被潮州人称为"就枷贼"。 陈兆棠最为残忍的发明是"咬柴鹅"。他命人制作鹅头大小的木块,在处决犯人前塞进他们的嘴里,以防他们喊冤或者进行反清宣传。 由于要处决的人太多,刽子手人手不足。陈兆棠便随意指派人充当刽子手,其中有个叫老马的兵勇因为手无力气,砍一个人的头要砍几十刀。 这些血腥的行为在潮州留下了许多俗语。"嘴咬柴鹅"比喻含冤受屈却无法表白,"老马杀人"则形容不顾一切也要达到目的。 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潮州,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震动。两广总督张凤岐看清形势后立即逃往香港,潮州总兵赵国荣也选择了自缢。 道台吴煦和海阳县令谢质纷纷弃官逃命,唯独陈兆棠死守不走。在革命军即将进城的紧要关头,他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开始部署兵力。 陈兆棠手中掌握着三营军队的指挥权,府衙前的府楼更是控制着整个城区。这些军事优势让他产生了负隅顽抗的想法。 表面上,陈兆棠对进城的革命军表示欢迎。但暗地里,他一直在谋划着一场反扑,试图保住自己的权位。 革命军内部当时存在着分歧,分为本地部队和客属部队两支力量。这些部队分别驻扎在金山书院、城南道台衙门和羊玉巷考院三处。 陈兆棠抓住了革命军内部不团结的弱点。他先是指使部下在街上杀害了八名宣传的学生军和一名教员,企图挑起矛盾。 随后,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进攻计划。他打算让镇台衙门的二百名军队进攻驻金山的本地革命军,县衙的一百多名军队则负责进攻羊玉巷的客属义军。 府衙的二百多名军队则要负责进攻驻守在道台衙门的汕头革命军。陈兆棠原计划在凌晨三更造饭,五更出动,一举消灭革命力量。 然而革命军早已从血的教训中吸取了教训。他们提前得知了陈兆棠的阴谋,决定先发制人。 在一个深夜,革命军出其不意地发动了进攻。他们首先迫使镇台的清兵投降,接着又说服县衙的清兵保持中立。 最后,革命军合力攻打府衙,并放火烧毁了府楼。陈兆棠虽然负隅顽抗,但在革命军的猛烈攻势下很快就支撑不住。 陈兆棠在府衙失守后开始了他最后的逃亡。然而,他的结局仿佛被冤魂注定,在城中兜转了整整三天。 第一天,他想从西门坐火车逃往汕头,却误打误撞走到了南门。第二天,他打算从东门坐船逃往梅县,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带他到了西门。 每个城门都贴满了通缉他的布告,革命军的岗哨日夜把守。第三天,他想从南门逃往乡间,却又转到了北门,这段经历后来被潮州人编成了"三日走唔出东门蒌"的俗语。 在逃亡的第三天凌晨,疲惫不堪的陈兆棠看到金山脚下一间豆腐铺还亮着灯。他推门而入,想要借宿。 豆腐铺的老板发现这个满口金牙的外江人形迹可疑。当陈兆棠拿出大把银票想要收买老板时,反而坐实了老板的怀疑。 老板假意答应,说要去买早点,实则去向革命军报信。陈兆棠听到脚步声不对,立即逃向城墙。 在城墙上,陈兆棠用扎腿布想要从城垛上逃生。革命军及时赶到,用枪打断了布条,陈兆棠重重摔在地上,摔断了腿。 革命军将他关进监狱,准备公开审判。在狱中的陈兆棠不敢面对来看他的人,总是转身面壁。 11月2日,革命军决定对陈兆棠执行枪决。执行枪决的是弓蕉笋,他的哥哥弓蕉坝曾因反清被陈兆棠处决。 由于陈兆棠腿伤未愈,革命军将他绑在一张长梯上。梯头贴着"枪决民贼,以谢国人"的标语。 在即将执行枪决时,陈兆棠说他有遗言。他写下"不死君、不死国、不死罪、死于因果"这几个字。 弓蕉笋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陈兆棠的嘴部,那满口金牙散落一地。潮州的照相馆后来还出售过这张处决时的照片。

0 阅读:109

评论列表

随风远飘

随风远飘

3
2025-03-05 08:39

造假到连潮汕知府都有了。佩服汕特人的造假精神。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