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毕业论文有畏难情绪,可能是在自己吓自己

🔹《思敏读博经验》第41篇,这个系列合集见笔记结尾👇🏻 每到毕业季总会有学生“哭着喊着”来找我,大家总是觉得自己的课题做得和💩一样怎么可能毕业。觉得自己那么💩的研究实在拿不出手,都不等审稿人否定自己,自己先把自己否定了。 我觉得大家把做课题这件事想得太苛刻了,总觉得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研究才有资格毕业,然后反过来内耗自己。这要么是源于导师对你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要么是你自己啥也没做只看别人的论文,越看越觉得自己做的是一坨💩。 如果你看过我的辅导学生访谈视频,你就会发现每个硕士(是的我说的是硕士,博士不适用)都表达了一个相同意思就是:其实老师也知道不可能每个硕士都做出创新颠覆的研究,只要你把故事讲清楚,把工作量摆出来,态度认真,审稿人不至于特意为难你。 所以,先去上手去做,因为课题的完成度是最要紧的。有了一个60分的完整课题,你要想再拔高可以继续补实验这没问题。可你要是一开始给自己设定100分的课题,那临到毕业你都没做完,连核心结论都得不出来,论文还怎么写? 🔺或许真正恐惧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无限放大的情绪。 每次聊起这个我都会想起去年辅导的一个硕士学妹,辅导了几天之后她就消失了。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写得这么烂的论文怎么可能会过,但又心存一丝挣扎的希望,然后就反复在这两种心态之间徘徊内耗。毫不夸张,我整个辅导过程中给她做心理疏导的时间都比做论文辅导的占比大。 本来我都以为她要放弃了,结果临近送审的前几天她突然出现想做最后一次挣扎。因为时间太极限了没办法细致修改了,我把审稿人最看重的逻辑框架方面给她指出了一些问题提了一些修改建议。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她告诉我,她通过了。 我收到这个消息之后送给了她一句话: 🔺“人生不是非得达到100分才交卷”。 尤其是毕业论文,它是一个过和不过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让它合格才是意义。 放下幻想,脚踏实地就是干。实话实说我辅导过的学生里真的有课题做得很差的……但是你也得先有个做出来的课题不是? 不要还没上路就用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经历过后你会发现可能真的没你想得那么难。 可能真的只是你在,自己吓自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