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读研新手要避免用“我觉得”进行科研叙事
一只思敏在浙大吃烧烤
2025-04-06 15:06:10
🔹《拯救「研究牲」计划》第67篇,这个系列合集见笔记结尾👇🏻
在平时的科研咨询和辅导过程中,我发现“科研新手”的一大特点就是:当我和他们讨论问题时,他们特别喜欢用一开口就是“我觉得……”的句式来回应我的提问。
而当我进一步追问原因的时候“你为什么这么觉得/你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屏幕那边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得不到真正可以称之为“证据”的客观依据。
所以我发现,
🔺大家读了研之后还是没有形成“用事实/证据说话”的表达意识。很多时候还是像日常表达一样随意散漫惯了,只凭借自己的印象和直觉说话。
可是你要知道,在进行科研叙事的时候,“你觉得”没有用,“我觉得”没有用,“任何人觉得”都没有用。
🔺科研叙事讲的是【用证据说话】,讲的是【有据可依】。拿不出你的实验结果或者前人的研究证明,“谁觉得”都没有用。
🔺观点是需要证据支撑的。单纯的观点表达没有任何力度。
同样,写论文也同理。
我这两天在审阅批注一篇博士毕业论文。在学生图表分析的部分我批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拿数据说话”、“不要直接空口下结论”。
🔺没有实验结果支撑的结论,就是写论文形式的“我觉得……”。这是大忌。
所以下次记得组会/和你导师师兄师姐讨论/开题中期毕业答辩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不要再用“我觉得”开头了。一方面给人的感觉真的很不专业,另一方面无据可依的讨论是无效讨论。
这就是为什么我读博的时候每次找导师和师兄师姐讨论都会带着U盘(整理好自己的课题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研究),因为可以随时打开证据来支撑我的观点。只发表观点空谈是没有用的。
毕竟“我觉得”是科研叙事中最无力的三个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