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运力不够的话,那就发射两次呗,这可是中国首创的做法。中国天问三号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目标定在2030年左右开展。瞧这一技术路线,简直就是载人登月技术路线的完美复制啊。看样子中国是要将这一技术路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了。 整个任务和载人登月一样,都是分两次发射,分别发射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然后在目标轨道进行对接。这样就能用相对较小的火箭来完成较大的任务。这可真是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啊!
马斯克的多发动机并联方案彻底的失败了。在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散热,中间的火箭熔化了。马斯克的第一级火箭已经是连续几次成功了,说明在低空没有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既然都分几次发射了,为什么不像空间站一样做呢?把远航飞行器的动力舱,轨道舱,通讯中继卫星,登录器返回舱等分段发射上去,在地球近地轨道上交汇对接成一个组合体,最后再发射一个专门的货运燃料补给船,给远航组合体加满整个飞行周期所需的燃料就可以了……
用户85xxx42
应该先用长十将天问三发射去火星,2发成功后,发无人器带假人登一次月球返回,这样有4发长十。第二次真人登月一次返回。
拉鉤Ω一百年不會變 回复 04-22 18:46
好莱坞都不敢这么拍。好莱坞都是发射火箭,火箭飞向月球,然后宇航员登录地球。实时信号全球直播。
左佐
这个可是未来世界的技术
东风17 回复 04-27 09:01
来过中国的歪果仁,很多都以为来到了未来[滑稽笑]
用户64xxx42
所以说,当年土星五号怎么散热值得怀疑!
古月胡
绝对零度,也不能散热。只能靠辐射散热,这个散热效率很低的,解决不了发动机过热的问题。辐射散热,周围都是高温物体,还散个屁的热。
坚胜
2028年发射,2029年登火,2030落地,刚好来回两年
用户16xxx73
采样返回没必要,直接送智能机器人和检验设备上去就够了,等以后技术更强大再上人。
永恒、时光 回复 影法师 03-09 17:44
和那没关系,仪器在怎么先进也不如那回地球检验,采样返回也是检验人类登火星的技术,如果成功,就初步掌握了人类登陆火星的技术
影法师 回复 03-09 00:26
能有运送送设备的技术,就没必要发射两次火箭了[狗头]
拉鉤Ω一百年不會變
这是备用方案,长9如果顺利,这个方案就不会启用。
Lico
来啊,老美,跟不跟[开怀大笑]
用户10xxx26 回复 04-23 18:01
我跟
陈仙应
能挖多少火星土回来
鱼鱼鱼 回复 03-08 17:30
按克算
昕海
风险更小,就像是分段架桥 既科学又合理。
摇一摇
能在地球外组装一个空间站,为啥不能在地球外组装一个大型宇宙飞船,可以飞往月球和火星。补充足够的染料。到达目的地,飞船只管围绕着转就行,从宇宙飞船释放出着陆器。
流浪的风
多段发射,空中对接比较靠谱,其中一段失败了还可以另行发射替代
东海碧泉
2发又如何,是合理经济的方案。美国新一版载人登月也是2发火箭[狗头]
温泉
坐等空天母舰出现,新的太空基地可以提供各种补给和维修服务~
情如沧海
大推力火箭的确是短板
用户12xxx42 回复 04-25 13:39
什么短板,现在各国都没有登月用的大推力火箭,这也叫短板
情如沧海 回复 用户12xxx42 04-25 20:37
你查一下,霉国俄罗斯的大火箭,能运几百吨载重上太空?中国的火箭最多能运多少。
你觉得好就好
应在月球轨道上建空间站,这样更便于登月。
时间逝去如流水
想领先一步,就得先付出代价舍得花钱,但是这样想,你用的是现在的钱,买的是以后的未来处处领先别人,处处比人强的先机……
流浪的风
可行性没问题,就是代价太大了啊
江宇
大米能做饭,小米也可。
南墙
关键是火箭多的是[哈哈笑]
用户85xxx42
以后在月球建基地,一年一次送人去月球,一次返回
艾玛介孩子真棒
嗯。因为中国把对接技术真正捏碎揉烂吃透了。。。。
鱼生是你
其实也挺不错,鸡蛋也不要都放一个筐里~
用户10xxx20
火星不是个小星球,引力要比月球大得多,所以从火星发射返回仓,是最大的挑战
朱咩戳
再发射几个太空驿站中途充电补给[害羞]
用户10xxx44
好想法。
在旅途
无奈之举,长九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db
意思就是不行呗,高级黑,低级红
用户10xxx26
2030发射是吧
君炎
赶紧把月球基地建起来,有月球做中转站就省事儿多了。
用户10xxx28
评论区真牛逼,一个个像大神一样,给航天专家们出主意
用户10xxx28
评论区真牛逼,一个个像大神一样,给航天专家们出主意
陈仙应
载人登月和火星挖土用一年发射嘛
rdbzxyy88
太空加燃料技术可行
广告
什么“无米之炊”,这叫“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