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与前五年相比,2020-24年对华武器交付量下降了64%。
报告称,这一变化是由中国国内武器工业的增长推动的,本土设计和生产的系统取代了以前主要从俄罗斯购买的装备——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武器转让项目高级研究员西蒙·韦泽曼表示,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才用本土开发的技术陆续取代进口的高科技武器。
他说:“过去五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最大的东西基本上是两样东西,直升机和发动机——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背景,它们实际上很难生产——而这正是中国取得突破的地方。”
“中国[现在]为战斗机、运输机和舰船制造自己的发动机。直升机也是如此,中国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直升机,完全是中国制造的,并正在逐步停止从俄罗斯和欧洲设计的直升机的进口。”
中国进口的减少导致亚洲和大洋洲国家武器进口总量下降了 21%。该地区在全球武器进口中的份额也从 2015-19 年的 41% 下降到 33%。
东亚的武器进口量尤其下降了 22%,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大陆的需求下降,还因为台湾和韩国的购买量分别下降了 27% 和 24%。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日本是该地区唯一一个增加进口武器数量的国家,增幅高达 93%。
中国还自 1990-94 年以来首次跌出十大武器进口国之列,而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四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澳大利亚——则加入了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行列。
韦泽曼说:“尽管欧洲和中东的武器进口继续引起媒体关注,但亚洲和大洋洲仍然是 2020-24 年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地区,自 1990 年代初以来几乎一直如此。”
“对中国的威胁认知是该地区大部分武器采购的背后原因。”
谈到武器出口,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表示,2020-24 年间,有 44 个国家接收了中国武器,其中大部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占 77%,其次是非洲,占 14%。
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出口的武器中有 63% 流向了巴基斯坦。
中国武器供应商在伊斯兰堡的采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20-24 年间占进口武器的 81%,而前五年这一比例为 74%。
虽然中国是第四大武器出口国,但其武器出货量与 2015-2019 年间相比下降了 5.4%,其在全球武器销售中的份额也从 6.2% 下降到 5.9%。
尽管中国努力增加武器出口,但报告称,许多大型进口商出于政治原因没有购买中国武器系统。
韦泽曼表示,印度、日本和中东等主要市场对中国供应商来说是无法进入的,因为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
“许多国家购买武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要武器,还因为他们想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结成联盟,”他以中东国家为例说道。
他说,他们希望这些销售能“巩固他们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他们希望西方国家在受到攻击时会伸出援手。
“美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有向[国家]提供援助的记录。中国还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还没有表现出这种能力,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韦泽曼补充道。
“这一切基本上将中国市场限制在非洲较小的地方、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以及一些亚洲国家,这些国家通常对中国非常友好,多年来经常购买中国武器,比如孟加拉国和缅甸。”
美国继续位居世界最大武器供应国之首,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美国武器出口增长了 21%,全球份额上升至 43%。
欧洲以 2% 的增幅超过中东,成为美国二十年来最大的地区客户,占美国武器出口的 35%。不过,沙特阿拉伯是最大的单一接收国,占 12%。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军事出口下降了 64%,其全球份额从 2015-19 年的 21% 下降到随后时期的 7.8%,仅次于法国,位居第三位。法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占 9.6%。
飞扬军事[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