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10万明军与10余万蒙古骑兵在甘肃对决,双方战斗两天两夜,都拼尽了全力。此战,蒙古骑兵阵亡数万,王子以下文武官员被俘虏1865人,士兵被俘虏84500人,蒙古主帅王保保仅带几个人逃离战场,狼狈不堪。
在甘肃沈儿峪的高地上,六十五岁的老兵赵德正凝视着远方,这里曾是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决战之地。二十多年前,他还只是徐达大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而今天他作为向导带领着新一批年轻士兵巡视边境。 "那年的风沙比今天还要大。"赵德指着山谷对年轻士兵们说,"就在这片开阔地上,十万明军与王保保的十余万蒙古骑兵展开了生死决战。当时没人能想到,这场战争会如此彻底地摧毁元朝最后的希望。" 1368年,明军攻破大都,元顺帝狼狈北逃。但这并不意味着元朝的彻底灭亡,相反,退居漠北的元朝宫廷很快就与王保保、李思齐等蒙古名将达成了共识:重整旗鼓,收复失地。特别是王保保,这位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蒙古名将,在甘肃一带重新聚集了十余万大军,声势再度壮大。 徐达曾对朱元璋说:"王保保勇略过人,若非先取大都,胜负未可知也。"这一点,朱元璋心知肚明。正是他在1367年制定的战略,使明军避免了与蒙古主力硬碰硬: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最后才是攻打元大都。 "当年朱皇帝的高明之处在于看透了元朝内部的矛盾。"赵德拾起一把沙土,让它从指缝间流走,"王保保、李思齐、张思道这些人都占据一方,互相争斗不休,连元顺帝都对他们忌惮三分。" 果然,明军如摧枯拉朽般先后攻下山东、河南,等王保保接到元顺帝的求援信时,徐达已兵临大都城下了。王保保试图反击,率军攻打北平,却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太原被徐达直捣,王保保的主力军在夜袭中损失惨重,他仅带18骑逃往甘肃。 "但王保保不愧是名将,败退甘肃后竟能再聚十余万兵马,攻占兰州,甚至全歼了明朝派去的援军。"赵德指向西边,"连于光将军都惨遭杀害,朝廷震动啊。" 就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刻,明朝廷内部却出现了分歧。徐达建议先攻元顺帝,认为只要元顺帝被击败,王保保自然成为孤军。但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两线作战的决定——徐达率十万大军攻打王保保,李文忠率十万攻打元顺帝。 "皇上算无遗策,打蛇要打七寸。"赵德拄着拐杖站起身,"若不是当年先灭王保保,北元的威胁就难以彻底解除。沈儿峪之战虽然惊险,但正是这场战役,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定西沈儿峪的两军阵前,徐达站在高处望着对面蒙古军的营寨,神情凝重。对面正是统率十余万大军的王保保,这位曾在太原一败涂地后,又在甘肃卷土重来的蒙古名将。 "大军已经连续对峙三日,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副将冯胜上前汇报,"王保保军中有许多从太原之战中逃脱的老兵,对我军战法已有防备,不会再上夜袭的当了。" 徐达点头,太原之战中明军夜袭元军大营,王保保仓促逃离,损失惨重。但这次在沈儿峪,王保保显然吸取了教训,布置了严密的防御。 就在此时,明军阵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王保保派精锐部队从小路袭击了明军东南垒,左丞相胡德济指挥失措,军阵大乱。徐达闻讯立即率亲兵前往救援,勉强稳住阵脚。战后,徐达震怒,当场处决了相关责任人,只因胡德济是功臣之后,才送往朱元璋处裁决。 连日的交战使双方都疲惫不堪。徐达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提议:"不如效仿太原之战,寻找内应,再度夜袭。" "王保保已有防备,此计不通。"徐达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倒是可以用声东击西之法。命令全军,从今晚开始,轮番在元军营前制造噪音,扰其休息。" 当夜,明军便在元军营前擂鼓呐喊,吹角鸣笛,声势浩大。王保保军中虽有严令,但连夜的喧嚣还是让士兵们难以入眠。 更为关键的是,徐达同时展开了政治攻势。朱元璋早在战前就多次致信王保保及其部将,劝其投降。王保保虽然坚定不移,但他的部下中有不少人已经心生动摇。 第三日拂晓,徐达下令全军出击。休息不足的元军猝不及防,很快陷入混乱。前线传来捷报:王保保的几名部将已经率部投降!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王保保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妻儿和几名亲信仓惶逃离。他那引以为傲的十余万大军,竟无一人随他逃走,要么战死沙场,要么举手投降。 战后统计,此战蒙古阵亡数万,被俘王子以下文武官员1865人,士兵被俘84500人,还缴获战马一万五千余匹。几乎是一场毁灭性的胜利。 "王保保军中竟有如此多人投降,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朱皇帝政治攻势的成功。"在捷报传回京城的路上,一位参谋如此评价。 沈儿峪之战后,李文忠也完成了对元顺帝的征讨。元顺帝在悲愤交加中一命呜呜,李文忠攻占了应昌府。尽管北元一度与王保保再次联手,甚至在洪武五年一度给明军造成重创,但北元军队的主力已在沈儿峪之战中被摧毁,再也无法对明朝构成致命威胁。
蔚蓝的天空
明英烈传
陈能杰
扰其休息,令其自溃。
陈能杰 回复 03-17 22:44
不知道可以轮班吗?
天河一号 回复 04-06 15:55
毛主席的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进,以小队轮班扰其休息,正像是八路军的麻雀战。
大中消息
元朝牧马江南华东等地,间接也帮助了起义军,多好的马啊,这也是朱元璋能够从南打到北胜利的一个因素
真的假不了
当年王保保和徐达打得惊天动地,[滑稽笑][滑稽笑]从那之后,朱元璋再也不相信自己所谓的谋士大将了
长缨在手 回复 03-15 18:55
权贵就是装神弄鬼故作高深[呲牙笑]
用户17xxx77 回复 03-15 22:51
已经饿的快死那种吗[笑着哭]那100万也打不过我一个人
TomTim
大明威武!
饕餮
朱元璋军事才能不在徐达之下。
我和我
王保保知不可为而为之,确实是个人物
蔚蓝的天空
自古开国皇帝都有不凡的战略眼光,朱元璋还是很厉害的[赞]
千里江山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老胡
成吉思汗的全盛时期也加上杂七杂八的各族部队也就能凑十万人,哲别等远征也就三四万人,还不都是全骑兵。王保保从哪里凑十万骑兵,不用打,对峙几天,马都被饿死光了。
殁殁 回复 03-15 13:12
草原上,能骑马的都是兵
用户15xxx18
明军利害
静以致远
那时候明军已有大炮火器了,蒙古铁骑的克星。
钓鱼狼
王保保是不是赵敏哥哥,张无忌大舅子
蓝利之客【淡网】 回复 04-06 23:02
应该是
当歌
出动10W,挂了数万,被俘8W…
用户10xxx14 回复 03-16 23:46
有点扯 古代十万骑兵是什么概念知道吗?元朝全盛时期都不一定有
寒鸦受戒
王保保是小说里赵敏的哥哥 现实里也不知道有没赵敏的原型
用户10xxx88
仗打的这么轻松,王保保还能称为名将?
某某某
十万对十万打了两天两夜,怎么做到俘虏八万五的?
用户10xxx17
那年头有“政治”这个词吗?
灵山十三郎
朱无章,没在继承人上立规矩,造成后代皇帝无才无德
三清鱼
明朝开国真是能打,后来就菜鸡了
用户11xxx50 回复 03-20 00:22
一直到灭亡,,都很能打!!!绝不妥协!
用户10xxx90
杀功臣最狠
大话东游之西平堡参将
大明万胜
用户10xxx14
有点扯 古代十万骑兵是什么概念知道吗?元朝全盛时期都不一定有
阎王生死令
元朝已分裂成几派,各个击破战略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