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罕见老照片,钱学森和蒋英的旧照,那个时候,钱学森夫妇还很年轻,钱先生背着相机,穿着朴素,看着镜头,一股子书生气。蒋英一头卷发,气质温婉端庄,不愧是一对才子佳人。 翻开泛黄的相册,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年轻的钱学森和蒋英并肩而立。钱先生背着一台相机,穿着简朴的衣服,镜头前的他显得文质彬彬,一股子书生气息扑面而来。而他身旁的蒋英,一头优雅的卷发,眉眼温柔,气质端庄而不失活力,岁月还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这张照片拍摄于他们回国不久,当时的钱学森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学术生涯,满怀报国之志踏上了归途。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站在邮轮甲板上,面向祖国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一刻,他们不曾想到,这次归国之旅将彻底改变中国的科技发展轨迹。 时间倒回到1947年金秋,上海和平饭店内灯火辉煌,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正在这里隆重举行。穿着考究西装的钱学森与身着旗袍的蒋英,站在鲜花簇拥的礼堂中央,接受亲友的祝福。蒋英不仅拥有令人惊艳的美貌,更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钢琴演奏优雅动人。而当时36岁的钱学森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世界航空领域享有盛誉。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宛如天作之合。 婚后不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钱学森与蒋英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是继续留在美国享受优渥的生活和学术环境,还是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贡献所学?1955年,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 回国后的钱学森夫妇生活简朴,与国内科学家一样,专注于科研工作。1956年2月1日,毛主席举办了一场盛大宴会,原本被安排在第三十七桌的钱学森,被特意调到了第一桌,就在毛主席的右侧。毛主席对他说:"听说美国人把你比成五个师,依我看呀,他们保守了。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这句评价,不仅是对钱学森个人价值的肯定,更是对科学家群体重要性的认可。 当我们端详那张钱学森夫妇年轻时的照片,很难想象这位背着相机、一脸书生气的男子,曾是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1911年冬天,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上是富甲一方的丝绸商人,父亲钱均夫是早年赴日留学的知识分子,母亲章兰娟也来自于显赫家族。在这样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小钱学森自小展现出惊人的智慧。童年的他,常常抱着厚重的典籍在北京城中穿行,自得其乐地在树下阅读,一派知书达理的文雅少年模样。 1929年秋,18岁的钱学森踏入上海交通大学校门,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四年间,他以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精神,平均分高达90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然而求学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一场严重的伤寒病曾让他休学一年,甚至险些丧命。在没有特效药的年代,钱学森在高烧和病痛中挣扎,父母日夜守候在病榻前。这场生死考验不仅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也为他日后面对科研困境奠定了顽强的精神基础。 1935年,在导师的建议下,钱学森将研究重心转向航空工程理论,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27岁的钱学森便解决了多个航空领域的世界级难题。仅仅一年后,他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36岁便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国际航空科研领域声名鹊起。 回国后的钱学森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的国防事业中。1966年,在酒泉发射场,钱学森与聂荣臻元帅共同见证了"两弹结合"实验的成功。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导弹腾空而起,划破黑夜,也划破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父亲的钱学森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子女铺路。他秉持着开明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自由发展。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女儿钱永真受母亲蒋英的熏陶,走上了音乐之路;而儿子钱永刚则在1978年高考中凭实力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后来成为高级工程师,与父亲一样投身科研事业。2004年起,钱永刚逐步担任知名大学的教授和顾问,如今仍担任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延续着父亲的学术精神。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98岁高龄辞世,举国悲恸。11月6日的八宝山殡仪馆,数万民众前来送别这位民族脊梁。三军仪仗队抬着覆盖党旗的棺木,庄严肃穆。无数花圈中,一副挽联格外醒目:"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惊寰宇,人民方傲立;民族脊梁,风雪交加辞神州,国家可安好"。
一张罕见老照片,钱学森和蒋英的旧照,那个时候,钱学森夫妇还很年轻,钱先生背着相机
熹然说历史
2025-03-15 23:16:54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