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打了一辈子的仗,取得无数次胜利,却没有摸过枪,也从没有受过伤,犹如神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刻,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而站在城楼上的这个人,却是一位从未摸过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毅力。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他博览群书,不仅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学,还接触了大量进步思想。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军事领袖不同,他的起点不是军营,而是校园;他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笔墨。 "文人造反,三年不成"是中国的一句俗语,讽刺文人不善实战。然而毛泽东却打破了这一魔咒。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军事学院的专业训练,甚至很少摸枪,却能统帅千军万马。这种现象在全球军事史上实属罕见。当美国总统和蒋介石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共产党人才辈出,却偏偏对这位农民出身的领袖"死心塌地"时,答案其实早已写在开国元帅们的心中。 1981年,叶剑英元帅回忆道:"毛刘周朱陈林邓,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里佩服一个人不容易,只有毛主席。"军神刘伯承更是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毛主席的小学生。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为何对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如此推崇? 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与历代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历代起义几乎无一例外伴随着烧杀抢掠,而毛泽东的部队却秉持着严格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支军队所到之处,不是激起民众的恐惧,而是赢得百姓的拥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军队迅速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这种思想凝聚力在世界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与同时代的蒋介石相比,毛泽东的独特之处更为明显。蒋介石30岁就平定了军阀,依靠军阀和富人统治国家;而毛泽东则依靠穷苦百姓,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以平民身份夺取江山并建立政权的人寥寥无几。西汉刘邦起兵前是个亭长,东汉刘秀起兵前是士族豪强,就连朱元璋都有岳父依靠,而毛泽东只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带领人民踏上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战果频频,日本投降已成定局。然而在中国,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国民党极有可能在日本投降后抢夺革命胜利的果实。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较量即将开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尽快将延安的高级人才输送到各个根据地。 就在毛泽东焦急万分之际,一个转机出现了。一支美军观察组因受到中共救助而心存感激,主动提出要报答这份恩情。毛泽东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借助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让它在延安停靠,将中共高级将领送到八路军总部。这个设想在当时可谓极为冒险,因为除了日本人的围追堵截外,蒋介石还对共产党的一举一动虎视眈眈。 一架状况不佳的美军旧飞机,连机舱门都关不严,却承载着中国未来的命运。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20多位党和军队的精华干部登上了这架飞机。飞行中的四个小时,让见多识广的叶剑英都紧张得多次许愿祷告。 后来的外交部长黄华,看到这20人的真实身份后,几乎被吓得瘫软在地。他发出感慨:"如果这20人出了事,自己也就不活了!"这并非夸张之词。这些人确实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仅有未来的元帅,还有大批上将级别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最终,这架飞机安全降落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这些中国革命的栋梁从此走上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道路,而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才能的绝佳体现——他善于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这次冒险行动中,还表现在后来的一系列战役中。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泽东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以一敌十七,对抗联合国军;同时在国内剿匪260万;还协助越南击退法国侵略者。这些战争全部取得胜利,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 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同样令人敬佩。在韶山六亲台上,毛泽东的六位亲人英魂长眠于此:堂妹毛泽建,英勇的游击队长,牺牲时仅24岁;妻子杨开慧,坚贞的革命战士,牺牲时仅29岁;小弟毛泽覃,红军优秀指挥员,牺牲时仅29岁;大弟毛泽民,红色金融奠基人,牺牲时仅47岁;侄子毛楚雄,牺牲时仅19岁;长子毛岸英,主动请求赴朝参战,牺牲时仅28岁。在革命的征程中,毛泽东个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家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作为一个从未摸过枪的军事指挥家,毛泽东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真正实现了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历史使命。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