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裹挟着料峭寒意,我站在厨房里切着鲜红的羊腿肉,案板旁的白瓷碗里盛着几粒新剥的蒜瓣。往年此时早已换上春衫的人们,此刻仍裹着羊毛开衫在菜市场逡巡,摊主案板上的春笋旁,赫然摆着整扇的羊肉。这反常的春寒,倒让围炉吃羊的习俗在清明后延续出奇妙的余韵。 羊肉与春天的相遇并非刻意。翻开《齐民要术》,"胡炮肉法"记载着古人在春日以慢火煨羊肉的智慧。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时配的正是羊羹,陆游在江南烟雨里写下"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那些油亮亮的羊蝎子,原是春寒里最熨帖的慰藉。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带着姜片沸腾的羊肉汤锅,恰如大地在惊蛰后缓缓苏醒的阳气。 我在厨房调着酸汤羊肉的蘸料,红腐乳汁撞上现焙的花椒粉,激发出介于春寒与夏热之间的微妙平衡。葱爆羊肉要用章丘大葱的甜嫩中和羊脂的膻香,孜然羊排需配上新摘的薄荷叶才能解腻。这看似不合时令的饮食,倒像极了宋人"雪沫乳花"般的生活美学——在寒暖交替的褶皱里,寻找着滋味的最佳落点。 前日见楼下老伯在梧桐树荫里支起铜锅,木炭火舌舔舐着清汤,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沸汤中三沉三浮。这场景让我想起童年外婆的红烧羊肉,她总说"春捂秋冻",灶台上的砂锅咕嘟着,混着八角桂皮的香气能穿透整个弄堂的梅雨季。如今气候虽变,但那些镌刻在味蕾上的记忆,依然能在某个乍暖还寒的黄昏苏醒。 二十四节气流转至今,农耕文明的智慧早已融入现代生活的褶皱。当我们围坐吃着春韭羊肉饺子,看窗外樱花与细雨缠绵,忽然懂得先人所谓"不时不食"的真意——并非刻板遵循时序,而是让身心与天地达成某种韵律的和解。这碗热气袅袅的羊肉汤里,盛着的不仅是蛋白质与氨基酸,更有人间烟火对自然法则的温柔回应。
暮春的风裹挟着料峭寒意,我站在厨房里切着鲜红的羊腿肉,案板旁的白瓷碗里盛着几粒新
绿海看娱乐八卦
2025-03-17 10:41:36
0
阅读:0